編按:統派社群以破壞台韓關係為手法,藉由統派媒體散播謠言,操作台灣的反韓國情緒,形成「兩岸合作才能打敗韓國」的論調。續於(上)篇,本文提出幾個統派反韓國所般弄的謠言,並結合筆者歷史研究的專業,對統派反韓國背後的歷史脈絡進行探討。
孔子、豆腐、端午節都是韓國的? 謠言從何而來
我們現今在台灣聽到諸多的關於韓國的謠言,很多都是從統派社群傳出,而且這些謠言在特定族群與社群還是堅定相信,筆者出身商貿和公教家庭,雖然家父那邊屬於偏綠、家母則是自幼就叛逆且思想自由,但居住所在卻是台北市有名的軍公教深藍地區,因此對於這些說法背後的脈絡和情緒架構,筆者真的在熟悉不過。
筆者本身是歷史學者,從統派製造關於韓國的假新聞,基本上都有它的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可以當作分析標準。比方孔子是韓國人,中國時報在 2008 年 7 月 31 日的兩岸新聞版刊載了一則「繼孔子之後,南韓學者稱孫中山是韓人後裔」,這篇背後的脈絡就是「孔子明明就是我中華民族的偉大先師,你小小的韓國連這個都要跟我們搶」,為什麼我知道他們是這樣想?這則新聞出現時筆者正好高中的暑假,家母身為長期綠營支持者的國文老師,也是如同上述的講法,只是在深藍或深紅的統派鄰居間說法會更加誇張,而且更會有以上看下的帝王心態,台派或中間選民相對比較正常。
而這類似的謠言也衍伸為王健明、孫中山,最後連豆腐都說是韓國人發明的。但事實上所謂的韓國起源論根本就只是建構韓國主體的一種說法,並非萬事萬物起源韓國。
另外一個更有名的謠言是,「韓國人把端午節申請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這件事一直到2019年內容農場「鍵盤大檸檬」還在傳播,代表他們鎖定的客群已經非常的同溫層,但實際上韓國申請的是江臨端午祭(강릉단오제),包含官奴假面的舞者,在台灣就沒有這種習俗,這種說法背後的脈絡就是「端午節是我國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你韓國有什麼資格申請?」,但事實上越南和台灣的端午節也都跟屈原完全無關,只是因為臺灣端午節的農曆年跟後來國府決定的時間先後差不多罷了,但對他們而言,他們已經無法接受這些正確的知識討論,反正韓國就是敵人順便轉移台灣人對中國的敵意。
對韓國的偏見從何而來,其背後的歷史脈絡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一件事情,統派針對韓國的敵視和謠言,主要是建立在「我為天朝、你為蠻夷」的這種思維,這種說法雖然在現今的時空會覺得匪夷所思甚至好笑,但倒退回20年前甚至是15年前左右,這種說法還算是社會中堅的價值觀。尤其歷經「中」、韓斷交的那些人,當時最年輕的剛出社會或者新婚,那就不必去討論60歲以上對於韓國「背叛宗主」的憤怒,這股憤怒在現今的時空藍紅合流下,從一波一波的假新聞,以及韓國過去在體育賽事上偶有與台灣發生摩擦的個案,讓統派直接見縫插針,變成今天對韓國的偏見。
這種偏見可怕之處在於,因為50至70歲這個年齡層是歷經「中」、韓斷交感受最深刻的一群人,你硬要去和他們做理性的辯論根本不可能,而且這個年齡層是統派聚集的高峰,基本上很多40歲以下中壯世代的價值觀都來自這些長輩,上一章節說道針對不同年齡層支持兩岸統一的親友,年齡越高的客群也越多,而且反韓的情緒也越高。而這群人影響著中壯世代以外,也影響部分唯長輩是從的年輕人。既有的歷史脈絡外加重複強調的搬弄與謠言,所有理性的討論就都不會出現了。
第三個最著名的謠言就是「台灣看不到韓國車尾燈了」。這種論調目前我可以追溯最早則是在PTT八卦版,最後在中時跟聯合報都開始報導類似的言論,然後各種舉例一一出籠,而且說的煞有其事,但這些實際的例子其實也是訪問已經有偏見或被分化的台灣人,而且這些媒體常常被稱作統媒,所以可信度就真的非常低了。但是可信度高低已經不是他們所在乎的,因為從歷史脈絡來看,這種情緒來源自結構性的時代背景,畢竟原本台灣跟韓國是所謂的兄弟之邦,不僅背叛後續還在各種場合和領域超前,經歷過那一個歷史背景所累積的情緒,不是任何理性的討論或辯論可以去解決的問題。
=========================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