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冬天,「白色力量」改變了台北的天空,也讓北台灣的政治版圖驟然大變,這股旋風不但席捲全台,也讓許多傳統政治明星差點招架不住新型態的政治氛圍,「素人政治」的名詞成為新聞標題的熱點關鍵字,帶起這份風潮的是一位台大醫師,講話邏輯異於「政治正確」的台北市市長柯文哲(柯P)。
柯P的特殊性格媒體已多次報導不必多加贅述,常常不經意的說出另類語錄,話不驚人死不休的表達方式,搭配不做作的表情符號,甚至連跑個步意外跌倒都可以被網友戲稱為「柯P式跑法」,每每都是輿論的焦點更佔據各大媒體版面,加上網路Kuso的加持以及新媒體的渲染包裝,不修邊幅的素人形象反而讓看似扣分的舉動出現「逆轉勝」的意外結果,只是正也是因為這樣的率性,許多時候讓人替柯P的言行捏把冷汗。
柯文哲在世大運的領導風格
台北市是台灣的首都,首都市長的政治格局當然不同於其他地方縣市,有時更能發揮城市外交的能力。從剛落幕的世大運來看,台北市身為主辦城市不但讓世界看到台北,也讓台灣在國際社會有了發光的機會;試著回想柯P在世大運閉幕時慷慨激昂的演說,他連提了十一次台灣,更說出「台灣有機會向世界證明台灣的力量」、「請大家給自己和我們的台灣一個熱情的掌聲」等內容,媒體矚目程度勝過同為閉幕致詞的陳副總統的「只要團結,台灣就一定會走向世界」,儼然是為柯P舉辦的國際粉絲會。
世大運期間,受到矚目的焦點不只是選手優秀的表現、反年金的陳抗事件等,還有中國的參賽情形,在當前兩岸關係不睦的環境下,中國政府不樂見台灣藉由舉辦國際賽事來增加國際能見度,但中國認為柯P是具綠營色彩、又可接觸的地方首長,只能不情願地參加部分的個人賽,更巧妙的避開開幕式與閉幕式,外表上不完全抵制卻也留一手來消極參賽;弔詭的是,期間爆出柯P與國台辦交流局長黃文濤見面,同時傳出中國有意要以「選手參加閉幕繞場」來交換「陳副總統不出席」的消息。
日前,柯P接受媒體採訪時指控「國安會和陸委會放他一個人面對阿共仔」,一吐對中央政府的不滿,這些不滿包括在今年七月初前往上海參加「雙城論壇」及世大運期間「和黃文濤見面」,柯P認為當時中央相關部會不願處理面對,事後甚至還對此批評。
但事實上,回想今年在上海舉辦的雙城論壇,陸委會並無嚴厲批評的發言,頂多是提醒地方政府勿受中方分化操弄;另外,有關柯P與黃文濤見面一事,也必須認知是中國不願與陸委會官員接觸在先,縱然黃是中國國家代表對的團長,但具國台辦的官銜,柯黃見面勢必有政治的意涵,更遑論黃的局級身份位階低於市長,其背後的政治算計為何,則令人不解。
沙盤推演下的柯P兩岸話術
柯P自就任市長以來,不斷創造出各種新詞彙來提出兩岸論述,包括「一五共識」、「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尊重並了解九二共識」、「五個互相(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諒解)」等極具敏感的口號。當時便有評論認為這些都是有前提性的政治論述,以換取兩次前往上海出席論壇的機會;此外,也有輿論認為柯P展現了「墨綠」的彈性,無論如何,柯氏風潮確實已蔓延到兩岸關係,中方似乎認為柯文哲是可以接觸的對象。
當然就兩岸交流的層次來看,柯市長以開放的心態持續進行兩岸地方交流,確實對兩岸關係帶來一定程度的正面效益,尤以具強烈的形象風格,或許可以在不確定的兩岸關係中注入活水,甚至可以衝撞出有限溝通的渠道。此外,若以柯P的言行特質來看,對政治人物開創更多的論述口號則無需大驚小怪,形容兩岸是床頭吵床尾和也不過只是一種口語化的形容。
但是,真的是如此嗎?往往許多的用語都有精細的政治安排,就算是簡潔有力的用語,在正確的時空下刻意的講述,其背後都可能蘊含著強烈的政治意識,這也正反應了柯市長面對中國的「務實態度」。換句話說,柯市長在中國議題上多次展現跳脫意識形態的高度,與此同時,卻也因為柯市長的務實限制了柯P的彈性,有前提性的配合演出讓柯P不同於過去不做作的素人形象,全面進化的柯文哲還代表著當年那股白色力量嗎?也許對柯團隊來說,兩岸關係本來就不是主戰場,但透過議題來拉高柯P的位階,一年後的連任選舉才是重中之重,兩岸論述也只是選舉操作的工具罷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