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台灣最南的直轄市,結合國際港口的特殊條件,多年前在港市合一的發展策略下,再加上2010年縣市合併成為大高雄地區,地方規模更為完整與複雜;城市規劃也有別於其他五個直轄市,由於高雄的地理位置為於臺灣南方,又擁有國際港口及機場的功能條件,近日大力推動南向政策與東南亞地區交流合作,對外鏈結的輻射面向凸顯出台灣南都的特色,如何克服南北差距、提升國際競爭力,都挑戰著高雄市的治理能力。
1999年的耶誕節夜晚,高雄市變天,代表民進黨參選的謝長廷順利當選為市長。在前市長謝長廷的執著基礎上,奠定了高雄港市合一的發展,以及改善高雄市的生活環境品質,逐漸提升市民對當地的認同與歸屬感,同時縮小南北之間的巨大落差,開啟了民進黨在高雄市的長期執政。民進黨歷任直轄市長中,有「南霸天」之稱、網友暱稱為「花媽」的陳菊市長,她曾為美麗島事件的政治犯之一,是高雄首位女性民選市長,執政魄力更是有目共睹。
陳菊自行政院勞委會主委卸任後,於2006年當選第九任的市長,順利延續民進黨在高雄市執政的氣勢,2010年順利選上第一屆縣市合併的大高雄市市長,更於2014年獲得近百萬的票數大贏曾是同黨的競選對手楊秋興(當年代表國民黨參選高雄市),不但順利連任縣市合併之後的第二任市長,更創下該年九合一選舉中全國得票數最高的當選者。總言之,將高雄縣市合併前的任期計入,陳菊已在海洋之都主政十二年,在南台灣的政治實力不言而喻。
以市長之姿赴中國交流:展現南霸天的身段
陳市長對中國議題上並不陌生,她對台灣主權的堅持也令人敬佩,被北京歸類為不受歡迎的綠營政治人物;雖然如此,她與中國交流的經驗仍算豐富。在市長任期間,分別於2009年和2013年帶領市府團隊出訪北京、天津、深圳、廈門等地;只是,自去年(2016年)民進黨重新獲得民眾支持重返中央執政後,中國政府有意孤立民進黨在兩岸事務的參與,採行「拉藍打綠」的統戰策略,僅和藍營執政縣市互動,部份藍營地方首長也積極與對岸交流,例如去年的「藍八縣觀光請願團」持續進行各項紅藍地方交流活動,除了台北市的柯文哲市長,非藍營執政的縣市更難以更難以進行兩岸地方交流。
回顧過去陳菊以市長之姿赴中國都有具體的交流事項,分別就2009年「高雄世運」和2013年「亞太城市高峰會」作為兩岸地方互動主軸,雖然是城市交流層次,但畢竟是當時極具代表性、重量級的綠營首長,其衍生出的政治意義更無需贅述。去年5月開始,兩岸高層官方交流幾近中斷,「九二共識」一直是中方拒絕與民進黨縣市首長接觸的主要考量;也是因此,去年6月陳市長曾對外表示願再度訪問中國,並展現善意來邀請對岸城市來高雄市參加9月舉辦的「港灣城市論壇」,依過去模式雖有前例可循,但因為中方急凍兩岸關係,「沒有九二共識」而無法順利成行,可見得中方為統戰而交流的政治用意十分明顯。
高雄市能在兩岸地方交流起什麼作用?!
縱然地方交流無法順利展開,但陳市長仍然持續有針對中國事務表示看法,今年(2017年)5月她曾就蔡英文總統所提出的「三新兩岸關係互動新主張」(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提出看法,認為中國不應該拒絕台灣的善意,國際情勢和兩岸情勢都在不斷變化中,應該建立合乎各自狀況下的新思維來促進雙邊關係的發展。兩岸互動需要有更好的溝通來增加善意,藉由各種不同的交流渠道來促進異中求同,方能形塑可能的共識及維持和平穩定。
嗣後,在今年6月時,陳市長在議會質詢中,針對議員提出兩岸關係立場的回答,她表示兩岸要維持和平的交流,在推動交流過程中,同時也應該促進彼此間的理解與尊重,花媽「和中」的立場可說是對兩岸關係展現善意。無獨有偶,她針對去年中國大肆減少中客來台的旅遊團數及中國官方踩線團到高雄等事,便以「觀光沒有色彩沒有政治,任何人來高雄觀光都是自由輕鬆愉快」來回應,對照過往她對兩岸地方交流的態度來看,算是在綠營當中對中國相對友善的政治領袖。
隨著市長任期即將進入倒數階段,未來在卸任後若暫無公職的身份下,以她具彈性的論述及溝通手腕,或將可能在兩岸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展望2018年的新任市長,雖然已有不少人表示爭取之意,當中也有人對兩岸議題有獨特的觀點,也有具實際參與中國事務的經驗;然而,畢竟兩岸立場難作為地方選舉的議題操作,尤其在南部縣市對選情的加分有限,在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的現況下,更無法對兩岸議題輕易發言,也許這是政治結構的現實,至於如何完成蔡總統曾對兩岸地方交流的期許,仍不是現今眾多競爭者們首要顧慮的事吧!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