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春秋

【吳瑟致觀點】從地方縣市看中國:朱立倫兩岸論述的矛與盾

台64線快速道路連接新北市五股、蘆洲、三重、新莊、板橋、永和、中和、新店等人口密集的行政區

新北市原為台北縣,直至2010年順利升格,是台灣最北端的直轄市,也是台灣人口最多的城市。由於地理位置環繞台北市,常被視為是依賴台北市的衛星城市。此外,新北市各行政區只要緊鄰台北市,人口就會高度集中在該區,很多在台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居住在新北市,這也正是新北市作為台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特色。

 

朱立倫是新北市的大家長,在新北市已執政七年之久,不但具中央行政經驗(曾任職行政院副院長)與立法經驗(曾當選立法委員),過去在地方服務的經驗也十分豐富。在擔任新北市市長之前,2001年至2009年連任兩屆桃園縣縣長。

 

以朱立倫的從政經驗來看,其實蔡英文總統也曾是他的手下敗將,在2010年的新北市市長選舉中,朱立倫打敗當時代表民進黨參選的蔡英文。雖然2014年僅以些許票數「慘勝」連任新北市,他一直被視為國民黨亟欲培養的領導人選,而事實上也是如此,2016年代表國民黨參選第十四任總統選舉,與蔡英文的第二次對壘留下敗績,也因此辭去國民黨主席。

 

朱立倫2016年代表國民黨參選第十四任總統選舉,輸給了蔡英文。圖片取自朱立倫臉書。

 

其實,朱立倫對兩岸議題算是熟稔,2015年5月以國民黨主席身份率團訪問中國,並在行程中安排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見面,當時也有針對兩岸關係提出看法與說詞。2016年朱立倫代表國民黨競逐總統大位,他的兩岸觀點是延續馬政府時期所堅持的立場(九二共識),即便在身為擔任市長期間,也有針對兩岸事務提出個人觀點,認為兩岸應該持續接觸,只是他未曾提出具前瞻性的論述;就算他在2018年後短期間可能無其他公職身份(除非在2018年轉戰其他縣市選舉),未來能否提出新穎的政策論述,也有待國民黨擺脫低迷的態勢。

 

「同屬一中」與「台灣未來自決說」的落差

 

如前述所言,朱立倫曾以不同的身份提出對兩岸的看法。站在政治意識型態的光譜之下來看,理性上,朱立倫的政治屬性勢必與國民黨謀和,對兩岸關係的論述邏輯也不會偏離藍營的基本思想立場。2015年5月朱立倫身為國民黨主席,在訪中時便重申「九二共識」的基本原則,縱然他特別提及「兩岸同屬一中的內涵有所不同」(也就是國民黨所強調的「各表」論述)的基調,立場上算是延續馬英九所建構下來的兩岸路線,就算一年後身為總統候選人,仍無自己的兩岸觀點,更遑論能取得國內民意的多數認同。

 

其實,早在2015年的6月,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針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的兩岸論述提出「考試說」,稱蔡英文對一中原則不能矇混過關,不應該找外國人面試,而是要通過13億中國人民的考試。對此,當時蔡英文的回應是:「如果我要考試,那台灣人民是我唯一的主考官。」有趣的是,朱立倫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表示「台灣未來是由2300萬人來決定」,國、民兩黨領導人對此難得有相似的說法。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針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的兩岸論述提出「考試說」。圖片取自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只是,這樣難得的默契難以為繼,2016年大選期間,他的兩岸政策對於尊重台灣人民的決定沒有太多論述;而且,在民進黨政府上台之後,國台辦強硬回覆蔡英文總統的就職演說是「未完成的考卷」,藍營人士也配合北京演出,高舉「九二共識」洗臉民進黨政府,而「歸建」回新北市長的朱立倫,也不再提及「台灣未來是由2300萬人來決定」,這或許是因為朱身為地方首長的侷限,也可能是政治操作的需求不同!

 

中華民國與台灣的差別:國家V.S.家

 

藍營如何配合演出?當中國單方面中斷兩岸政府之間的接觸與談判,卻僅與藍營(尤其是「支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團體)交流,就是最好的證明。2016年9月中旬時,藍八縣市首長組團赴中國與國台辦高層會面,爭取中國開放中國旅遊團客到「支持九二共識」的縣市觀光,新北市就名列其中,由副市長葉惠青代表出訪北京。當時朱立倫接受媒體採訪時便表示:「兩岸雖陷入困難,但交流一定要持續進行,新北市會就經貿、農業、觀光等議題商討兩岸城市合作的機會。」

 

從地方交流的角度來看,朱市長的說法確有其意義,從城市間的互動對兩岸和平有正面的作用。然而,事實上部分藍營人士進行兩岸交流的心態可議,向北京「朝貢」的臣服方式,短時間雖可以彰顯搭建兩岸交流的能力,但卻也讓中方見縫插針,來達到「拉藍打綠」差別對待的統戰目的。

 

近日,朱立倫針對行政院院長賴清德的「台獨工作者」(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稱叫中華民國、兩岸互不隸屬)的說法,回答議員質詢時提出「中華民國是國家、台灣是家園」,這看似毫無破綻又美麗的政治辭藻,論述的背後邏輯是將台灣與中華民國在「國家」的定義上硬生切斷。換言之,便是不願去論述中華民國與台灣的關係是什麼,難道有面對中國的壓力而不敢大聲說出事實?再比對今年7月朱立倫針對緊縮退將赴中修正草案提出的看法,他表示修法不適宜且無助於兩岸和平互信,顯然他把「中華民國」和「台灣」拆解為「國家」和「家園」的保守顧慮其來有自,只是這樣的論述可能仍為單薄。

 

一直以來,國內缺乏兩岸政策的共識,也因此讓中國的黑手得以深入台灣的政治發展,若朱立倫在卸任新北市市長之後有更上一層樓的政治企圖,如何形塑台灣的共識將無可迴避。如果他能有前瞻的兩岸思維,或許蔡總統所提出的「維持現狀」是有參考與操作的價值,從中尋求符合民意又有利於長期發展的兩岸論述,不但可以抬高他的高度,對台灣有所貢獻,也會符合他曾提出的「台灣未來是由2300萬人來決定」。

 

若朱立倫在卸任後仍想更上一層樓,如何形塑台灣的共識將無可迴避。圖片取自朱立倫臉書。

 

只是,現實來說,他仍要克服國民黨內部及對岸的箝制和反彈,這也攸關著他的政治生涯,理性來說,他仍難脫離「九二共識」的緊箍咒,就算強調「一中各表」也難獲得民意認同,至於站在「形塑共識」的高度則難為他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