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一直是台灣面向國際的重要節點,擁有台灣最主要的國際航空站,與世界機場相比,桃園國際機場是全球旅客運輸排名的第三十六位,貨運吞吐量更是位居世界第十名,是全球運輸系統不可或缺的一環。今年(2017年)3月開始,機場捷運正式通車,不但讓進出機場的便捷性大幅提高,同時帶動了桃園鏈結大台北都會的機能,桃園航空城的規劃也因此受到各界的關注。
桃園於2014年底正式升格為直轄市,是我國人口第五大的城市,更是近年來人口淨流入最多的地方之一,這不但是因為僻鄰大台北地區的地理優勢,在交通日益便捷化、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的條件下,更讓桃園市對周邊縣市造成磁吸效應。此外,民進黨政府上台後,行政院推出「5+2創新產業計畫」中的「亞洲.矽谷推動方案」,將實驗場域選址在桃園市,讓桃園的產業升級轉型有了絕佳的機會,桃園未來鏈結國際的能力已被看好。
2014年底的地方選舉結果引起輿論的關注,民進黨籍的市長候選人鄭文燦以超過五成的得票率,擊敗當時尋求連任的桃園縣縣長吳志揚,成為桃園升格直轄市的首任市長。他的從政經驗也相當豐富,不但擔任過民進黨黨職工作,更在前總統陳水扁時期,入閣掌管行政院新聞局,2007年再出任海基會副秘書長一職,以及2013年5月兼任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善於溝通的性格與黨政經驗,讓他的執政表現相當亮眼,近期的民意調查更一舉突破六成的施政滿意度,各界都認為若無意外,他將得以在2018年順利連任。
兩岸城市交流:以對話取代對立、築巢取代築牆
2014年底,在鄭文燦甫當選時,中國片面取消原訂舉辦的桃園、重慶「桃渝大都會論壇」。雖然如此,鄭市長就職後不久便隨即召開桃園市政府兩岸事務小組,邀請各專家學者組成諮詢會議,針對桃園在兩岸交流事務上進行研討。他更在會議中提及兩岸城市交流應透過經驗分享,以及創造互動的機會,兩岸建立地方之間的情誼有助於互惠互利關係,在功能性、常態性、制度性的方針下,讓兩岸朝向正向、良性、多元化的關係。
他對於市府成立兩岸事務小組相當重視,他認為桃園市需要對兩岸城市交流有全面的了解與準備。因此,該小組業務包括了兩岸政策宣導推動、兩岸事務推動規畫、兩岸事務協調聯繫及其他有關兩岸資訊的收集與分析等,這些都有助於兩岸地方交流機制的形成。
去年(2016年)8月鄭文燦再次主持市府的兩岸事務小組會議,會議中他提到兩岸需透過城市交流來展現彼此善意,才能延續良性及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陸委會主委張小月也率領會內官員出席會議,表示肯定桃園市對兩岸地方交流的重視。只是,鄭市長一再表示「善意」的兩岸論述,但其實中方並不埋單,一再以「九二共識」作為藉口,不願展開兩岸地方交流。
和中愛台:找出兩岸最大共同利益
今年,民進黨籍的地方首長紛紛對兩岸議題提出觀點,鄭文燦也因此提出個人的看法,他認為「和平」是兩岸互動的最高價值與目標,所以從「和中」出發方能「保台」及「挺台」。但是,他也表示追求和平不等於是放棄對自由民主價值的堅持,而這個堅持同時必須有彼此間相互尊重的原則,這涵蓋了中國有對「政治原則」的堅持及台灣有對「民主價值」的堅持。因此,兩岸關係應該在「存異求同、共存共榮」的精神上去突破困境,其中雙方保持善意對話是重要的交流基礎。
只是,面對中國一而再的政治打壓,自認為善意的溫和回應恐過於一廂情願、不切實際;尤以在民進黨政府上台至今,中國對台灣國際空間的阻饒動作不曾間斷,打壓的手段更是不勝枚舉。今年6月巴拿馬與我國斷交後,鄭文燦市長便對此表示看法,他認為中國採取的圍堵政策,不斷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及利誘我邦交國,不但會讓兩岸之間的善意減少,也使得兩岸關係的距離愈拉愈遠。
鄭文燦市長所提出的「把最大共同利益找出」,其意在於兩岸應當追求更大的共識,以因應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直言之,「最大共同利益」的出發點便是從台灣內部開始,唯有先形塑台灣內部的共識,找出「最大公約數(共同利益)」,方能有利於日後的兩岸進行談判時符合彼此間的利益考量。
縱然尋求兩岸共同利益並不容易,但是,地方如何發揮作用仍十分重要!作為國家對外重要門戶的桃園市,航空城具備面向國際與兩岸的優勢與條件。具體而言,桃園擁有的在地資源和交通便捷性,將可讓國際旅客(包括中國觀光客)在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時能就近、就地消費;此外,未來桃園以「亞洲矽谷」打造科技產業的重鎮,吸引國際高階人才及跨國企業進駐,桃園城市競爭力不但可以扮演產業鏈結全球的角色,也會是台灣從國際走向兩岸的關鍵。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