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年來,國際上有三個「地區」試圖透過公投方式一舉獨立成為新的國家,分別是2015年蘇格蘭獨立公投、2017年的加泰隆尼亞公投以及伊拉克庫德族自治區公投。蘇格蘭已經確定失敗(以些微差距),後兩者雖然公投通過,但庫德族已幾乎輸誠給中央政府、加泰隆尼亞也遭到西班牙中央政府強烈抵制,雙雙不樂觀,還可能陷入比公投獨立之前更糟糕的處境。
台灣讀者對後兩者有不小的關注,實屬難得。恐怕是因為心中也有「獨立」的願望,將心比心,無可厚非。儘管三個「地區」的政治經濟國際地位與台灣天差地別,但作為都想獨立的政治實體,從三者公投的經驗,台灣或可以做一些思考。
首先,任何改變既有國家框架,都不是簡單的事情。當代國際政治體制以民族國家為基準,都抱持相互尊重他人領土、不干涉其他國家內政的基本準則。這套體制運行以來,變動領土的狀況仍是會發生,但大體而言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固定下來,古代那種征服、兼併或王族聯姻的做法不再被接受。在近代,除非各國同意,否則更改現有領土往往帶來戰爭與衝突,這種情況在民族混居的區域更為慘烈。
再者,三個「地區」都是作為某種「自治區」形式存在,在不同領域當中享有完全「獨立自主」的權力。例如蘇格蘭掌握自己的教育預算與醫療系統。同時,因為不同原因,享有某種程度上的經濟繁榮,蘇格蘭因為歐盟與倫敦中央的補助和北海油田,巴賽隆納因為本身強健的經濟基礎,庫德族自治區則是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與油田。但三者的國防與外交,都仍在中央政府手中。(庫德族因為伊拉克戰爭關係,獨立程度更高,擁有自己的部隊)
如果從文化民族的觀點來看,三者都有各自獨立的道理。蘇格蘭在加入聯合王國之前,本來自己就是一個王國、加泰隆尼亞與西班牙根本不同語言與種族、庫德族與阿拉伯人也有民族語言上的差異。然而,獨立的必要性與可能性終究是現實問題。
在蘇格蘭的案例當中,很明顯的是因為公投以些微的差距沒有通過。原本倫敦政府的打算是透過給予公投的機會,讓支持蘇格蘭的人「死了這條心」,在獨立之前支持獨立的民調仍相對落後於反對方,是直到公投選戰後期,才呈現「五五波」甚至「黃金交叉」。儘管蘇格蘭社會在公投當中呈現強烈的意見分裂,但這種以民主的方式來討論公投,世間少有。不過,蘇格蘭與整個英國強烈、難以擺脫的政治經濟與文化連結(比如獨立派選前稱不會廢除女王作為國家虛位元首),大概是蘇格蘭獨立未能通過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加泰隆尼亞的案例當中較為特殊,加泰隆尼亞除了屬於西班牙,西班牙還加入了歐盟。而歐盟在當前的「獨立進行式」當中,採取了支持西班牙政府的立場,因為擔心加泰隆尼亞的例子會鼓動歐盟其他地方的獨立慾望。馬德里的中央政府採取相當強硬的手段制止加泰隆尼亞獨立,在筆者截稿至今,加泰議會單方面宣佈獨立,馬德里甚至動用了憲法155條強制「接管」加泰隆尼亞(實際操作有相當大彈性),並且逮捕數名推動加泰獨立的官員,加泰主席也已逃到國外。加泰隆尼亞無法獨立的關鍵在於,除了缺乏國際支持之外,他們的獨立可謂莽撞,在與馬德里中央政府的交手當中,不斷讓馬德里中央政府採取更激進的手段而無法反抗。
在庫德族的案例當中,兩件事情決定了庫德族獨立之困難:第一是庫德族自治區主席強力推動公投之後,引來各國反對,特別是土耳其與伊朗,而這兩國有能力封鎖庫德族經濟。第二是公投之後,自治區的反對黨私下與巴格達中央政府談妥協議。如果庫德族自治區想要獨立,那麼冒犯周邊所有國家顯然非明智之舉,何況自治區的經濟依賴石油,油管經過土耳其。再者內部黨派私下與中央政府達成協議,顯然內部無法「共同對外」,將內部紛爭暴露在對手前面。特別是後者,加泰隆尼亞議會剛通過的獨立議案,是壓倒性的支持通過。如果今天加泰隆尼亞有強大的反對黨與馬德里私下談和,那麼加泰隆尼亞也無法如此強硬。
可以說,獨立不容易,在沒有國際支持與足夠的準備之下,帶來的反效果反而傷及自身。現有的做法,維持獨立自主但不躁進成為新國家,往往是較為合理的作法。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