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政治人物,都擺脫不了一種可稱之為宿命的壓迫:曝光。知名度是維繫政治生命的必要條件,理想上,必須讓選民知道你、有好感,然後在投票日投你一票;但是在現實上,選民往往不太清楚你幹了什麼事,也沒興趣理解,進投票所時,想想對你比較有印象,章就蓋下去了;有一種最慘的,就是你很有名,有名到每個人看到都想拿手機丟你。
這個道理不只適用於民選政治人物,包括不分區也一樣。不分區是政黨的門面與形象,沒有選區壓力,更能夠以整體局勢來討論政策;除此之外,不分區也是政黨用來平衡黨內勢力的重要機制。一旦不分區立委出了嚴重大包、連累政黨支持度暴跌的話,連跟選民下跪求原諒的機會都沒有,黨中央瞬間就可以把人拔掉止血,換下一個上來。
為了求選民認識,勤跑基層、處理請託、開記者會或上政論節目等,都是政治人物每天必備的行程。隨著時代與科技的演化,網路傳播和電視新聞台的效益相互結合,已然是過去的數十甚至數百倍之多。其威力之強,可以讓人一夕成名;更能像極端氣候一樣,讓人瞬間身敗名裂。
在這些曝光手段中,尤其以立法院質詢最能夠吸引媒體目光。原因很簡單,質詢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例如十二分鐘),展現自己對於議題的掌握程度、透過想凸顯的重點吸引媒體報導,如果能讓官員嚇到吃手手、坦承有疏失,那就完美了。但是我們也會看到,有委員站上質詢台後,完全沒有做任何功課,只是跟官員談天說地講幹話。對官員來說,這種就等於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只要擺出職業笑容,內心唱個何日君再來,等時間到就安全下莊;對於選民來說,雖然花納稅錢把人送進立法院做諧星訓練總覺得有點貴,但至少還能笑一下、紓解壓力,也是有所貢獻。
然而政治是人的一部份、政治之事就是人情世事,在做政治展演的過程中,有些紅線是絕對不能碰的。日前時代力量的立法委員徐永明,在質詢勞動部長林美珠時,就踩到了其中一條紅線。
發生了什麼事?讓我們從影片中摘錄逐字稿:「妳現在情況,妳的注意力,對修法內容的理解,是不是適合繼續擔任勞動部長這個職位?不要每次質詢,召委提醒我們要體恤部長(註:質詢時間不要太長),但我要幫勞工選民講話,妳真的了解妳修法的內容嗎,還是這是行政院強塞給妳的,妳有辦法了解修法的影響嗎?」
分析以上內容,徐永明委員的原意應是認為部長工作繁重、一例一休內容複雜,被報導罹癌的林美珠在身體狀況上可能無法負荷。然而壞就壞在一句話:可是我要幫勞工選民講話。言下之意:體恤林美珠的身體跟幫選民說話是衝突的,而徐永明把後者看得比前者還要重要。或許支持徐永明的人會讚聲說:「民意代表監督行政官員本來就是首要職務。」然而,這其實忽略了台灣社會的一項特質:厚道。
厚道並不是鄉愿,更不是就因此讓民意代表被迫放棄監督的職責。厚道是在質詢時不用像包龍星罵到死人都從草蓆裡活起來、可以用溫和但仍舊犀利、理性又不失精準的方式,針對公共政策進行辯論。舉例而言,2013年馬王政爭時,劉櫂豪委員對時任檢察總長黃世銘的質詢,就使人印象深刻。徐永明委員的這一番言論,聽在一般人耳裡,等同於「我才不管妳的身體怎樣,我自己的事才要緊。」再加上尖銳而略帶不耐的聲音,效果就更糟了。
政治人物的身體健康一向是媒體關注焦點,但是對手如果在這個議題上做文章,從來沒有得分過,前台中市長胡志強2002年時曾有中風前例,於2005年競選連任時遭對手質疑適任性,甚至連病例都在過程中遭到公布;高雄市長陳菊2007時亦有中風過,卻遭對手與拆除蔣介石銅像串連起來做文章,這兩案最後均招致選民反感,就是很好的例子。
政治就是人情世事的延伸,台灣社會雖然普遍認為政治上的對立嚴重,但仍保持一條跨越藍綠的共通紅線:厚道。一旦跨越這條紅線,就會被判定為失格,雖然會有鐵票區的支持者力挺,但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絕對比單純說幹話還糟。
*作者經營臉書粉專:子瑜在非洲:查德生活二三事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