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春秋

【評論】蔣萬安不選,柯文哲躺著選?

自2014柯文哲在民進黨襄助,以無黨籍身份當選台北市長之後,此一「白綠藍紅」四色格局便在台灣首都之城的政治賽局中開啟前所未見的互動。

 

四年之後的2018年,隨著再次政黨輪替的民進黨執政包袱益重、同樣由民進黨禮讓而成的時代力量欲確立敵我界線,為即將再次登場並牽連到2020總統大選的台北市長選戰,更增添不少詭譎的氣氛,至本文寫作為止的最震撼發展,莫過於被視為國民黨最強棒的政治新星蔣萬安宣布不參與台北市長選舉。

 

蔣萬安不選的緣由,非本文討論焦點;本文將從「如果蔣萬安參選」的假想情勢開始,試著提出蔣萬安不選之後,白綠藍紅的可能發展。在此先提出結論:作為賽局,柯文哲目前已經掌握優勢策略,前景看好。

 

一、平行時空:若蔣萬安參選

 

擁有蔣家血統、外型俊俏,因杯葛勞基法修正案而聲勢暴漲的蔣萬安,在擺脫初次參選的違法陰影後,目前可說是國民黨最耀眼的政治新星。根據國民黨所釋放的民調消息,他的聲勢也高於競爭者丁守中與鄭麗文,若確實參與選舉,國民黨奪回台北市的機率確實不低。

 

擁有蔣家血統、外型俊俏,因杯葛勞基法修正案而聲勢暴漲的蔣萬安,在擺脫初次參選的違法陰影後,目前可說是國民黨最耀眼的政治新星。圖片取自蔣萬安粉專。

 

另一方面,靠著民進黨與游移選民而當選的柯文哲,即使對手連勝文在空戰中一敗塗地,最終結果仍是以85萬票對60萬票勝出;換言之,在史無前例的太陽花學運效應加上媒體傳播最發達的台北市,國民黨依舊保住四成支持率。若粗略地再加上2010年紀錄,民進黨62萬票對國民黨79萬票,大致可以認為20萬票左右的游移選民將會是今年台北市長選舉的關鍵地帶。

 

面對國民黨最強棒蔣萬安,民進黨雖然有著基層支持者不滿柯文哲「轉紅轉藍」的困境,但在「讓國民黨無法取回台北市」與「不讓柯文哲參選2020總統」的兩個大前提下,仍可以用蔣萬安的參選,說服不滿柯文哲的深綠選民,如果不團結、不含淚投票,國民黨與蔣家後代就會重掌台北市;而柯文哲若在民進黨相助之下仍落敗,意味著自身政治實力的不足,想進一步挑戰2020總統大位,將甚為困難。

 

二、蔣萬安不選後,國民黨、民進黨、柯文哲三方變化

 

有了上述的基本理解,接著要討論蔣萬安不選之後的變化。首先是國民黨部分,五度參選的丁守中可以喚起「給他一次機會」的同情票,但無法正面激起國民黨的士氣;鄭麗文具備的前民進黨政務官身份,更會誘發深綠選民的文化:用選票制裁「背骨」,一如兩度參選高雄市長的楊秋興。

 

國民黨立委丁守中第五度參選,可望喚起同情票。圖片取自丁守中粉專。

 

最重要的,在蔣萬安宣布不選後,丁守中與鄭麗文都被視為二號選手,國民黨的士氣未戰先降,但由於兩人都是政壇老手,相較連勝文,仍可保住與發展國民黨基本盤。

 

民進黨方面,由於藍營是二號選手出現,少了頭號大敵,特別是以深綠為主的基層支持者將會醞釀「不用柯文哲也能贏」的氛圍,要求民進黨提出黨籍候選人;加上立委姚文智自2014年就備戰已久,本次也已表態參選,若被高層勸退,恐怕會對台北市的民進黨士氣造成重挫。只要操作得宜,目前仍缺乏強棒的新北市選情,也會被台北市拖下水,等於雙北約七百萬人口的大票倉都會出大問題。

 

自從總統民選以來,民進黨兩次勝選經驗的共同要件是:雙北少輸、中南部大勝。因此,如果2018年搞到雙北士氣潰散的話,2020年前景會非常不樂觀。這是民進黨的最差局面。

 

至此,民進黨面臨兩條路線。推派候選人,或仍舊禮讓柯文哲。

 

(一)若民進黨推出候選人與柯文哲競爭

民進黨若推派候選人,將基本盤收回,則柯文哲為了突圍,必然放棄他已難掌握的深綠選票。柯將一方面加強火力砲打蔡英文政府,吸納對民進黨失望的選票;二方面將比國民黨更強調與中國交流,爭取經濟優於主權的選民支持。

 

換言之,柯文哲在民進黨派人競爭的狀況下,首要目標是加大台北市民對民進黨執政不利的印象,並爭取中國支持以邊緣化國民黨。

 

然而在與中國互動的過程中,尺度的拿捏將會影響與時代力量等其他台北市第三勢力政黨的合作。特別是在勞基法戰場上,幾乎與民進黨決裂的時代力量,在今年的議員選舉結果,將決定日後是否能長遠發展。

 

因此時代力量在台北市,與同樣跟民進黨競爭的柯文哲合作,會是最理性的選擇。然而,標榜左獨的時代力量,若與中國越走越近的柯文哲密切合作,也會傷害到自身的選票基礎,成為兩難。

 

假設柯文哲在藍綠夾殺下仍能獨力勝選,個人聲望將來到鼎盛,藍綠之外的白色力量將正式崛起。屆時無論是持盈保泰至2024,或於2020直接挑戰總統大位,都不會構成任何問題;反之,假若柯文哲因民進黨參選而落敗,則可藉由全國性知名度,持續吸納對民進黨執政不滿的選民支持,同時因自身沒有任何執政包袱,在政治動作上將越趨民粹,與謹慎寡言的蔡英文形成兩種鮮明對比。

 

假設柯文哲在藍綠夾殺下仍能獨力勝選,個人聲望將來到鼎盛,藍綠之外的白色力量將正式崛起。圖片取自柯文哲粉專。

 

(二)若民進黨繼續與柯文哲合作

另一條路線,當民進黨選擇不派人時,墨綠基本教義派的不滿將呈現為廢票,或操作時代力量推出人選,並延燒至2020總統大選;但對於柯文哲來說,有了民進黨表面上的支持,路線上將與中國保持距離,以免流失淺綠選民基礎。

 

若勝選,則柯文哲在二度欠民進黨人情的情況下,要走出自己路線必須更加謹慎,以免踩到「人家幫你,你還捅人刀」這種背信忘義的紅線,一如時代力量台南部分,議員參選人林易瑩選擇跟前老闆林宜瑾同一選區。一旦操作不當,勢必會遭到選民唾棄、自毀前程。

 

若落選,柯文哲可將砲火對準民進黨,以「七分袖手、兩分作秀、一分幫忙」的角度,藉由與民進黨的開戰,走回吸納對民進黨不滿之力量的路線,形成2020足以攪局的政治勢力。

 

三、柯文哲的優勢與中國如何介入

 

根據上述討論,以劍指總統作為最終目標的話,不難發現柯文哲在2018台北市長選舉中,可說是立於不敗之地。無論民進黨禮讓與否、無論自己能否連任成功,都有相當高的機率可以繼續累積政治能量,伺機而動。

 

反倒是民進黨要面對鐵桿支持者的不滿,無論要不要繼續挺柯文哲,都有受重傷的可能;至於國民黨能否再起,關鍵則是中國的態度。

 

從中國立場觀之,標榜白色力量、尚缺政治根基的柯文哲,無疑是比形象老朽也不佳的國民黨,遠具有投資價值的統戰對象。

 

然而經過兩岸一家親、台大好聲音等爭議事件,以及過往的經驗來看,中國對台當局如果真的要以新思維來「扶持」柯文哲的話,或許會大膽的在2018下半年期間,主動和緩兩岸關係、避免製造「獨厚柯文哲」的印象。此舉一方面可迴避民進黨以兩岸關係遭打壓為由,激發支持者向心力;二方面則可加速國民黨對中國的輸誠,以保有所剩不多的利用價值。

 

簡言之,若蔣萬安表態不選為定局,那麼民進黨與柯文哲的互動中,後者將佔有相當大的優勢,台北市長的連任與否,都很難妨礙他持續往總統大選邁進。唯一的變數,恐怕還是出在柯文哲自己的言行與決策,畢竟從世大運到台大好聲音,也不過短短一個月之內的事情。能否繼續站在民意的浪頭上,最大的關鍵,還是自己。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