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中生活二十幾年,記憶中,我不曾去多看過一眼擁擠街道旁的那條臭水溝。只記得幾年前經過時,味道的確刺鼻,只是那又如何,就像生命裡每一道不完美的瑕疵一般,悠久漫長地伴隨人們繼續向前走。
但老綠川似乎不能再陪伴台中市民度過剩下的時光,因為上周,台中市政府完成綠川的整治工程,正式掀蓋啟用全然嶄新不同的綠川。優美的人造景觀,宜人的碎石步道,彷彿踏入不知誰家的日式庭院,生澀地初見那富麗堂皇的假山假水。
台中火車站前交通便利,位於附近的新綠川似乎重新活了起來,攘往熙來打卡、拍照,成為年輕人爭相前往的台中新地標。只是,如此「人工」的整治,環境保護團提質疑工法的「虛假」與執政者的「好大喜功」。但這些質疑難道全然為真嗎?
要知道,綠川幾乎無上流水源,長期放任的結果就是圳道裡的液體都是「民生汙水」。名為綠川實為臭水溝。水利局的工程大致將綠川切成三部分:
- 汙水走圳道旁的汙水管,轉往汙水處理廠或現地處理。
- 原圳道改為箱涵,做防洪使用。
- 最上層引入處理完成的淨水與部分旱溪清水,構築都市水文造景。於是,反對綠川整治工程者,不能一昧否定汙水確實有處理的事實而盲目批評。此工法實際的效果,也經由施作相同工程的柳川證實,的確能防洪與淨水。
柳川於2016年年底啟用,河道拓寬16公尺,底下設有3個防洪箱涵。並且在規劃時早已設計保留150公尺清掃人孔,工程施工過程時通過了3個颱風和梅雨季節大雨的考驗。淨水效率達70-80%而受到肯定,都在在證明工法相同的綠川在實用性上的完備。
所以真正的問題便來到:反對者內心對於「景觀」水文的刻板印象。
這樣的刻板印象其來有自,因為人總是心向自然,不希望有任何人工添加物「破壞」了原本自然最純潔的一面。只是,自然與工業一直以來都是都市發展的兩難困境,該如何取捨以達到平衡久無定論。說到底,我可以理解環保團體不能接受濃妝豔抹的假山假水;同時也能體諒市府欲迎合現代都市人小確幸都市的繁華想像──只是在相互批評時,必須要立基於現實,才能不落於各說各話毫無交集的尷尬處境。
綜上所述,本次綠川整治的確兼顧防洪與淨水功能,但上頭的「美麗」景觀適不適合,或是應不應該如此人工,則又是另外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