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一個假設性問題:中文的統一有助於中國作為單一國家存在,除了海外地方(台馬新)不包括在內,基本上說中文的地方都處於單一政府統治之下。曾有人評論道,中文以字為主體,音跟著字走,而拉丁語系音跑掉、產生新的語言、也就產生新的國家。因此中文有助於中國的大一統政治格局。
那麼為何阿拉伯語卻沒有促成阿拉伯世界的大一統,反而分散成數十個國家?
第一個或許可以從語言角度切入,儘管阿拉伯語是一個語言,卻有許多方言,而每個方言差異不小,不一定都能溝通,例如同樣都講阿拉伯語的葉門人跟摩洛哥人就不一定能溝通。阿拉伯語的標準話跟中文的北京標準腔不同,脫身自古蘭經,古典、困難,在生活中一般不會用到,就如同文言文。因此,一旦當初先知穆罕默德創立逐漸擴張的阿拉伯帝國瓦解,就很難再度重建起來。一直到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才將大部分阿拉伯世界統一起來,至少是名義上的,雖然鄂圖曼土耳其是突厥人,也並非阿拉伯人自己。
然而,中國歷史上統一的王朝也不是每次都由漢族建立,元朝由蒙古人、清朝是女真人。但在歷史長河當中,秦、漢、宋、明等(儘管領土都與今天中國有差距)都是某種程度上統一的王朝。與阿拉伯世界不同,中文世界裡存在許多方言,但在政治與文化中心卻有著標準音,分別是早期的南京官話到後來的北京官話,作為大一統政治中心的官方腔調,這足不足以作為統一治理的基礎,可能還有待驗證。
第二點是地理,阿拉伯世界廣闊,周邊有許多外族,數千年以來各種不同征服者來來去去,阿拉伯人自己佔據優勢的歷史時段也只有七世紀到十一世紀左右。相較之下,中華文化的核心地區江南地區離外族遙遠,而入侵中國勢力通常都是北方入侵,也只有蒙古與女真人徹底完成對中國的征服。相較之下,阿拉伯世界先後被波斯、希臘、突厥等不同民族所入侵。
第三點是近代的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阿拉伯世界遭到歐洲列強瓜分,但歐洲列強本身是利用阿拉伯世界原本就存在的複雜民族與地理環境,造就了數個阿拉伯國家。相較之下,中國在面對歐洲列強時也遭到租借區程度不同的瓜分,但名義上還維持領土完整,並且受到列強彼此間平衡勢力領土完整的承諾(儘管鄂圖曼土耳其也獲得類似的承諾過)。
在20世紀初阿拉伯世界曾經有大一統的想法,但阿拉伯並沒有一支足夠強大的武力與政治勢力,可以克服地理民族與外部勢力干預等因素。即便後來埃及領導勢力如日中天,阿拉伯世界內部的分歧還是很深,自然也沒有統一的可能。相較之下,任何中國的政治勢力,通常都是以大一統為目標。
回頭過來看中文與阿拉伯語,相同的語言斷然不是國家統一的必要條件,一個國家有兩種以上官方語言也不在少數,但有相同語言仍對統一有相當大的助益。從上述簡單的整理看來,阿拉伯語的方言眾多、標準話困難的特點,只是加重原本就複雜多元的現實政治環境,中間自然也有歐洲列強干預的痕跡。
今天如果有統一的阿拉伯帝國,那首都應該要放在何處,官方腔調又是哪裡方言,並沒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如果是在開羅,埃及方言與其他地方差異不小,而開羅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做過統一阿拉伯世界的首都;傳統大馬士革或巴格達可能是較好的例子,然而石油的財富已經讓富裕的海灣國家各自稱王,很難聽命其他較為窮困的地方,而其他較為窮困的地方,也瞧不起只有石油的暴發戶海灣國家。
=========================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