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台灣缺電嗎?其實我們都一直被矇在鼓裡的是:長期以來都掛著「缺電」的恐嚇手段,藉以掩藏著巨大利益之交換,並因而導致有增無減的環境危機……
自從非核家園開始後,缺電一直都是台灣能源議題的熱門話題。擁核派說若不蓋核四,台灣會缺電。去年行政院要推動深澳電廠時,也是以缺電作為政策施行的理由。但是,建造新的電廠,就能解決缺電問題了嗎?有沒有更有效率的方式呢?
在這之前,必須先釐清現在台灣的電力供應的問題根源是什麼。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協會台中分會的執行委員石毓菁直言,台灣的電力危機有個很重要的因素是來自於不完善的饋線系統。「饋線就是所謂的電線桿,我們有許多發電廠。這些電廠蓋好後,相關的配套像是超高壓電線應該要已經備妥,但實際上卻沒有。這導致電發出來之後,無法將電力輸送出去。」她這麼說明。
電力輸送的饋線系統是被長期忽視的死角
簡單來說,發電廠發電之後,電力必須經過一連串的饋線系統,包含足夠的高壓電所和普通的電線桿,才能成功抵達每戶人家或是工廠。在這段過程中,若是缺少任何一部分,都會讓已經發出來的電力無法成功配送出去。正常來說,在建設發電廠時,應該會考慮到這些相關配套的設立,規劃完整的電力輸送計畫。在電廠落成時,相關設施也會一同完成,並一起啟用。但實際上,卻沒有達到這樣的目標。
為何會發生電廠蓋好,相關設施卻遲遲無法完成的事呢?石毓菁指出,因為居民通常都不希望自家附近有高壓電所,認為高壓電會嚴重影響健康,這使台電在設立饋線時遇到很大的阻礙,像是居民對高壓電所的抗議。但她也表示,對此台電本身也需要負起一些責任。「台電長期以來一廠獨大,行事缺乏效率,不管是對於與居民的溝通還是饋線設立的計畫實施,都非常消極,這也是構成配套措施無法及時完成的原因。」
「缺電危機」成了耗巨資「蓋電廠」的恐嚇手段
居民對於高壓電所的反對,與台電的怠惰,使台灣的電力供應缺乏完整輸送配套。這不僅會導致所謂的「缺電危機」,更會使已經發出來的電被白白浪費。相較於南部來說,北部的人口密集度較高,在饋線設立上遇到的阻力較大,但北部的電力需求又大。在相關的高壓電所不足的情況下,只能請求其他區域的發電廠支援,讓電力在其他電廠的高壓電所轉換後,再經由一般的電線桿送到目的地。
這樣的遠距離輸送,會使電力受到更多不必要的消耗。 石毓菁舉例,「像是南部的興達電廠,在北送到北部或是支援到中部的過程中,消耗了多少電力?電在電線桿裡面流動時,他的摩擦生電都會讓電受到損失。」如果有完善的區域性發電措施,讓每個區域的電廠及配套都足夠供應該區的用電需求,不必再時常透過遠距離傳送電力,就能大幅減少類似的情況發生。
中南部進行遠距離電力支援,正是導致空氣品質紫爆的元凶
無視電力輸送效率,一昧地建造電廠,不僅使缺電危機沒有得到最有效率的解決,更使環境問題雪上加霜。石毓菁說,「我們常看到中南部為了供應全台灣的電力而全面啟動發電廠,使空氣品質出現紫爆狀態。但實際上,在中南部進行遠距離電力支援並導致紫爆時,許多其他區域的發電廠機組卻沒有達到滿載,就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輸送配套。」畢竟,發再多的電,若該電廠沒有足夠的輸送管道,也無法將所有電力傳送出去。
而且,電力緊張的情況不是天天上演,更別說台灣現有的發電量其實已經足夠,只是沒有足夠的輸送管道。無視電力輸送的問題,而花費上千億去建設電廠,不僅浪費公帑還破壞環境,且治標不治本。電力必須做最有效率的分配,讓每間電廠都能達到最有效率的應用,使發出來的電都能有足夠的饋線輸送到每戶家中或是工廠,才能實現供電平衡。
可惜的是,在談及缺電問題時,很多人卻都不提台灣電力配套的問題,而是一昧的提出電廠建造。他們真的都不了解問題根源嗎?還是清楚事態經過,卻受有心人士或相關利益團體的挑撥呢?
畢竟像電廠這樣的大型基礎建設,皆存在龐大的利益。或許這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電力供應問題,而是牽扯到背後的利益糾葛。小市民能知道多少其間交手的真相呢?
參考資料:台灣是缺電,還是太「浪費」電 —— 拼命蓋電廠其實不見得有用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