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春秋

【印度抗爭】「我不會放棄阿薩姆!」 民粹風潮掀起印度危機

印度針對通過《公民身分修正法》(Citizenship Amendment Bill,CAB)修正案的示威行動延燒至今仍未止息,目前已有六人死亡,數百人傷。此次示威大規模爆發除了由於《公民法》排除對於穆斯林的保障以外,東北各省的居民也擔心難民的湧入將破壞當地生活以及秩序,故強烈反對《公民法》的修法。另外,15日德里警方衝入印度國立伊斯蘭大學毆打學生及教職員的暴力行為,也是印度示威者堅決不退讓的原因,以維護印度憲法基本精神。

 

穆斯林長期遭迫害 印度民族主義浪潮下的犧牲者

 

事發至今,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所在的Bharatiya Janata黨否認任何宗教偏見,強調修法旨在幫助附近三個穆斯林國家面臨迫害的少數群體。莫迪亦對示威活動做出回應:「停止這種游擊政治。印度憲法是我們唯一的聖書。我呼籲大學的青年們辯論我們的政策,進行民主抗議。」強調新法律「不影響任何宗教的印度公民」且非邊緣化穆斯林,而是因為穆斯林非少數群體,無須印度政府庇護。然而近日莫迪從原先譴責暴力抗爭者是受到反對派的煽動分化的言論改口,僅呼籲「示威者冷靜」,試圖尋找對話空間。德里警局發言人蘭達瓦(MS Randhawa)曾於16日宣稱:所謂警方向學生開火、燒毀公車嫁禍學生都是網路謠言,皆使用最低限度武力維護秩序。

 

印度示威者抗議CAB。圖片來源:巴士的報

 

多數民眾並不接受印度政府此番說詞,主要反對黨國會領袖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即表示「莫迪政府正在通過《公民法》和一項啟動全國公民登記冊的計劃來將印度社會劃分。」其亦在推文中指出:「針對這些骯髒武器的最佳防禦方法是和平,非暴力的 Satyagraha(真理永恆,此指聖雄甘地倡導的被動政治抵抗戰略)」此處明指的「公民身份測試」實為抗爭者的一大擔憂。根據阿薩姆邦去年才率先完成的「國家公民登記程序」(NRC),住在印度與孟加拉邊界的所有阿薩姆省(Assam)居民必須出示證明文件,以表祖籍是在1971年3月24日子夜之前——即孟加拉獨立戰爭爆發前的24小時移入阿薩姆省,才具備「印度公民身份」,否則將視其為非法移民。而此將影響到此些移民能否依CAB取得公民身分,若被視為「假印度人」,則可能如印度內政部長夏哈(Amit Shah)表示「在2024年以前遣返驅逐如白蟻般的非法移民。」雖外界認為實行困難度高,但此舉仍被外界解讀為總理莫迪實踐「印度民族主義」的步驟之一。

 

莫迪在印度2014年的大選將長期執政的國大黨(INC)大舉擊潰,今年5月亦成功連任,其所領導的人民黨(BJP)則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在543席之中拿下303席,單獨執政可說是綽綽有餘。莫迪之所以贏得大多數民心的原因,多被認為是其強人作風,及民粹訴求、民族主義、宗教狂熱等特質,鼓動「印度教民族主義」(Hindu natioalism,Hindutva),以創造強大、自信、印度教徒的印度作為願景而引起印度選民的共鳴。莫迪更是強打二分法的愛國牌,將民族主義、愛國心和國家發展視為一體,敵對的政黨和批評者就是不愛國;此外,莫迪所打的愛國牌一方是對抗宿敵巴基斯坦,而另一方是針對信仰,主張印度是印度教的國家,使得印度境內最大多數的少數民族備受威脅,尤其在其主政新德里(New Dehli)任內,有多名穆斯林遭印度教徒以「私宰牛隻」為罪名私刑處決,造成穆斯林多有不滿。

 

摧毀印度寬容精神 中國不滿國際雙標檢視

 

莫迪非我族類的作風雖掌握了大部分選民的喜好,卻是對於民主制度的戕害。在當今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當中,民粹主義的煽動以及強人威權的硬派手腕將印度民主推入萬劫不復之中。不自由的民主在印度社會中不斷湧現,雖印度高達9億選舉人口,並舉行為期長達37天的選舉,但其公民對於行使權力的群體行為仍缺乏知情權,甚至是被假新聞或媒體運作等操弄,可知印度民主本就備受考驗。本次針對CAB的大型抗爭讓國際間開始意識到印度民主及人權正在面臨的危機,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南亞計劃的高級研究員和主任米蘭·瓦希納夫(Milan Vaishnav)就對此事件回應,莫迪於今年八月剝奪印度境內穆斯林唯一佔多數的地區喀什米爾( Jammu and Kashmir)的部分自治權,然而卻很少人衝到大街上對此表示意見。

 

「它摧毀了印度的寬容精神。它基於歧視,屈服和仇視伊斯蘭教」瓦拉納西人民警惕性人權委員會執行董事列寧·拉格文西(Linin Raghuvanshi)如此評論,國會臨時主席索尼亞·甘地則回應:「我想大家都已經看到,在關閉人們的聲音並執行立法方面,莫迪政府似乎沒有同情心。」就讀德里國立伊斯蘭大學Jamia Millia Islamia(JMI)的學生阿努帕姆·提瓦里(Anupam Tiwari)甚至表示「印度的憲法違反任何以宗教,種姓,信條或性別為基礎的歧視性法律。這項《國籍法》顯然是試圖宣布穆斯林為二等公民。」雖對於CAB的指控不同團體間略有歧異,然而大多民眾對於警方的暴力鎮壓無以容忍,尤其是針對衝入校園無故攻擊學生,甚至施放催淚彈的行為,儘管示威者一再強調非暴力的訴求,警方依舊無動於衷,無差別的拘捕、暴打,讓人不禁聯想到香港示威行動。

 

印度警方與民眾拉扯。圖片來源:資料照

 

而微博也因印度此次示威逐漸開始出現質疑聲浪,認為國際以雙重標準檢視示威行動。因印度是民主國家而未多有指責警方的暴力,卻在香港的示威中一再譴責政府以及警方;甚至印度採取宵禁、斷網的手段也不見國際因應,根本是針對中國的作為。中國相關消息大多也都將此次示威定義為「騷亂」、「暴亂」,如《大公報》社評便強調示威者焚燒公車等行徑:「為了防止示威者通過網絡組織集體暴力行為以及傳播假新聞,阿薩姆邦從11日開始下達斷網令,至今已經五天,暫定16日結束,不過大概機率會繼續延期。」

 

事實上,人權活動家法拉赫·納克維(Farah Naqvi)曾在新聞發布會上回應:「 12月15日是這個國家歷史上的陰暗日子。」 並認為似乎印度公民正在崛起,將印度憲法從印度國家和國家政策中解救出來。而紐約時報、CNN、衛報等新聞媒體皆有呈現出警察暴行及民眾陳述;巴基斯坦《黎明報》則相應事件做出了評論。印度亦有高達726位著名人士連署聲明對於CAB及NRC的抗議和譴責。

 

強人統治籠罩世界 台灣亦身陷民粹主義之中

 

「我們沒有其他國家可以去。這是我們的土地,我們必須待在這裡,我們必須為此而戰。」捨身阻止一名警察攻擊一名男性的伊斯蘭婦女阿卜杜拉如此表示,並強調「我們不能只是退後一步,等待事情發生。」從莫迪的崛起開始,印度的危機便不斷開始湧動著,甚至到今年八月都仍在沉默以對之中;待到如今以危在旦夕的時刻,印度人民終於起而反之,已是最後的掙扎了。民族主義的擴張並非僅在印度略見,強人統治及民粹主義的影子亦隨處可見,尤其對應以「白人優先」為訴求的美國總統川普之聲勢,更是清楚當今社會侷限在非我即異的制裁當中。

 

印度民眾於街頭縱火抗議。圖片來源:資料照

 

台灣素以多元文化包容的精神及社會風氣聞名而自傲,然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之中,這樣的群眾鼓動、民粹主義,以及以低姿態形象攏絡民心的方法強勢作效,使得韓國瑜成功當選高雄市長,如今角逐2020總統大位。對此我們應該意識到候選人造成的影響以及背後的意涵,並非表面的政治行動而已,而是有可能改變整個政治風氣,這也就是韓粉至今仍屹立不搖的原因。

 

然而雖說韓國瑜個人特質鮮明,相較蔡英文總統更能夠掌握特定族群的喜好及脈動,但事實上蔡英文政府也是以操縱多數民意提振聲量,如對於中共的強硬作風即為如此。多數選民開始意識到中共滲透的問題之後,民進黨便開始一路鼓吹反極權,形成與國民黨親中偏統的敵對立場,並對其貼出「中共代理人」的標籤,提出反制。台灣人民如今即限於此類分化的立場,也就是以對抗中共勢力為集合;雖是以捍衛民主自由為良善的出發點,然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是否已經喪失了對於自身立場的省思以及理性對話的空間?

 

當前,內政部次長及法務部次長公然輔選民進黨候選人之情事爆出,我們應該要如何檢視以及衡量對於執政黨的舉措,而不被同意民進黨捍衛台灣價值的立場左右?內政部以督導選舉為業務,法務部更是執掌監控弊端的重要機關,而此以可解讀為民主價值的崩解起初,尤其當行政官員開始有了偏向,不免對於台灣民主體系的運作有所存疑。至此,若我們無法釐清民進黨不等於台灣民主價值的代表,便又陷入了全新一環的民粹陷阱之中。在認清台灣民主價值的重要以及必需性的前提之下,我們也應該瞭解民主的分際及實際意涵,而不可將各政黨或候選人的理念與台灣混為一談,如此才是真正顧全台灣民主以及自由價值。

 

=========================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