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龍象爭霸,最讓人矚目的熱點就是印度與中國邊境的衝突與紛爭,當14億的巨龍碰上13.5億的大象,單純的軍事衝突就不會是我們僅必須觀察的重點。
中印衝突外溢效應 南亞霸權動盪之時
中印衝突接下來會擴及至外交場域和印度洋。導火線是中印兩國都在邊境的實際控制線修築戰略道路與軍事設施,第一次這樣的衝突熱點就是2017年的洞朗對峙,2017 年 6 月 18 日於中國大陸、印度、不丹交界的洞朗地區發生衝突,直到 8 月 28 日才告結束,成為繼 1987 年邊境衝突後最嚴重的邊界事件。 此次衝突的主因來自於印度派兵進入該地區阻止中國建築道路。
印度認為,該地區是中國和不丹間的爭議地區,中國在該地建築道路,會改變印度長久以來希望可以維持的現狀。由於印度與不丹簽有「印不友誼條約」(India-Bhutan Friendship Treaty),印度認為它有「保護」不丹領土的必要。中國認為該段邊界已由 1890 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所劃定,指責印軍違法進入中國領土。
但這次的衝突卻是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後死傷最嚴重的一次衝突,中國透過帶路倡議逐漸鬆動印度的喜馬拉雅防線,使印度在南亞的霸權隨之動搖。同時,中印在加勒萬河谷發生衝突時,巴基斯坦違反與印度的停火協定,對印度施展砲擊;尼泊爾也正式將尼、印兩國爭議領土列入國家地圖。除此之外,中國透過南海進入印度洋,相較陸路邊境有明確的主權問題,印度洋未來的博弈將成為中印邊境衝突的外溢效應。
戰爭外圍的文化爭霸 中印角力看不安的崛起
雖然說印度的中國問題研究者謝鋼表示,中國曾經援引與俄羅斯、中亞劃界的經驗,希望與印度先劃出一百公里寬的緩衝區(也就是非軍事區),但新德里並未同意。主要是在青藏高原上,中共解放軍從緩衝區撤出之後如果遇到危機可以隨時回來,但是印度軍隊從高山往下撤要重新部署會有困難。因此中國與印度之間目前對於實際控制線仍處於各自解讀的狀態。
中印邊境剛好是藏族文化的接觸地帶,2019年11月,印度希望把流傳於錫金、與中國有領土爭端的阿魯納查省(Arunachal Pradesh,中國稱為藏南)、西孟加拉省大吉嶺、喜馬偕爾省(Himachal Pradesh)和中央直轄區拉達克(Ladakh)的「索瓦禮格帕」古老藏醫系統,列為印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遭中國反對。邊境衝突不僅僅是主權、軍事戰略的衝突,更是文化話語權的衝突,誰退一步,就象徵著這兩個文化古國在對方的面前丟出自己的文化詮釋權。
除此之外,中印兩國民間也對「印度製造」和「中國製造」孰優孰劣發生爭執,由印度保守派媒體India Today經營的動畫「So Sorry」,在6月19日發布一則名為「Made in India」的影片,莫迪與習近平分別操縱象徵印度製造的機械獅和火龍發生衝突,顯見印度已經對自身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有很大的自信,印度的崛起是中印衝突日漸頻繁的主要原因之一。換言之,邊境衝突只是中印兩國博弈的其中一個戰場,歷史的恩怨、外交的角力、文化和經濟的話語權爭奪,才是最深遠的原因。
=========================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