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長期旅居在台北市的南部人來說,雖然大多時候會把「來自天龍國」作為聊天解嘲的梗,但對於被貼上「天龍國的傲慢」標籤,往往還是會感到相當的無奈與無解,畢竟多數的台北人沒有這麼多傲慢與偏見,最大的差別便是住在天龍國的台灣人。只是,往往所說的傲慢不是這個城市的本質,而是一些人事物的表徵,「從來沒有所謂傲慢的城市,原來只有那個傲慢的人」。對很多人來說,台北市這個傲慢的人不是平凡的市民,而是台北市長柯文哲。
或許,在柯文哲出道那年,那種非典型政治人物的直白口吻掀起了台灣政治發展的新氣象,也正好迎合了那看膩藍綠對決戲碼想轉台的市井觀眾,「白色力量」便成了收視率的最好寄託,「口不遮攔」、「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柯醫師因而成了柯市長;不可否認的是,柯文哲一開始的「去政黨化」確實創下廣大的支持聲量,但其實追根究柢,「超越藍綠」只是柯文哲政治佈局的假面,在角逐大位的道路上,仍必須回到組織化的現實,催生出「似藍似綠」的民眾黨。
民眾黨挖他黨牆角只是柯權力競逐的工具
柯文哲對於自己的「昨是今非」總有一種「選擇性」的傲慢,「顧左右而言他」便是擅長的手法,例如把高雄市長補選的敗選責任狡辯「去找劉德華來站台也沒用」,不過,這正好也凸顯出他所不願意正視問題的所在「沒有理念的政黨,以及缺乏遠見的領導人,就猶如沒有靈魂的組織機器」,在民主社會講求的是政治認同,而不是市場導向的經濟規模,柯文哲說對了一半,事實上,民眾黨就是一台魚目混珠的拼裝車,沒有名人願意挺險代言也是再正常不過吧!
其實,柯文哲主導下的的民眾黨猶如大型的政治遊民收容所,大力挖角他營棄將,不管是劣幣或良幣都照單全收,只圖營造「挖牆腳」之勢來籌組「復仇藍綠聯盟」,短期內正好可以填補民眾黨內多屬幕僚型的政治人才缺口,長期來說也是柯文哲力戰總統大位的地方基礎。持平而論,柯文哲透過地方選舉來換取可以議價的空間,也就是發揮「關鍵性少數」的力量來鋪陳自己的政治利益;不過,對民眾黨而言就是一個權力輸出交易的工具罷了!
台北市才是柯能否擴張政治實力的罩門所在
可以想像的是,2023年柯文哲將卸下市長一職,要發揮政治影響力就必須端看2022年的選舉結果,大膽的說,民眾黨如果沒有成功插旗任一個直轄市,以及無法順利拿下三分之一個縣市首長,就算可以斬獲地方議員席次數,但終究難以替柯文哲起風造勢;以柯文哲意志為政黨存在宗旨的指導方針下,民眾黨勢必會補好補滿22縣市的代理人,再順勢轉為各地的柯P後援會成為2024年的灘頭堡,這正呼應了他內心「透過選舉獲得執政權力」的政治邏輯。
然而,以目前情勢來看,對民眾黨來說,仍保有執政優勢的台北市恐怕在2022年將會落入他黨之手,握有行政資源的副手黃珊珊仍難以國民黨的蔣萬安及民進黨如陳時中者競爭,民調呈現大幅落後;縱然柯文哲說「先乖乖準備讀書」意圖表明離選舉仍有一段時日,甚至認為還沒到關鍵的選前半年,堅不談論民調落後一事。對柯文哲而言,2022年的台北市長選舉結果是重中之重,黃珊珊的選情反應了柯文哲聲勢且無法脫鉤,輸了便會削弱參選總統的正當性。
2024年是柯的首戰 也會是民眾黨的終戰?
諷刺的是,柯文哲所謂的「先乖乖準備讀書」之語,正好也是在說他自己,只是對於自詡聰明過人的他,一再透過各地代理人來作為選舉考試的準備,一心投入2024年的地方尋租佈局,早已露出忘卻市長本職的消極態度,本末倒置不就證明了柯文哲是那個「成天不讀書卻專想考試」的人嗎?截至目前,柯文哲針對大巨蛋復工及對於社子島開發爭議仍未提出讓人滿意的解釋,屆時這些問題將會被放大鏡檢視,牽動民眾黨及柯文哲的政治聲勢。
柯文哲的傲慢從來不會反躬自省,對他而言,「獲得執政權力」客卿們便可雞犬升天,「選舉失敗」就同舟渡海玉石俱焚;換句話說,2024年對柯文哲來說是首戰,也將可能是民眾黨的終戰,這就是「家長式政黨」的必然宿命。「成也柯,敗也柯」,民眾黨內部問題已是疲於奔命,有得深受柯文哲的大言不慚「在南部坐公車是傻瓜」、「美豬最後都是窮人買」,拉高階級與區域的對立,恐怕是「傷人三分,損己七分」,如此看來,民調直直落也不讓人意外的結果!
=========================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