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9日媒體報導,政府出手打炒房,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說:「千萬不要把房屋當商品。」這是非常民粹的語句,但也是台灣邁向社會福利國家必走的方向。
北歐社會主義國家,不會自稱「福利國家」,以避免走上希臘財政破產的命運。北歐及西歐整體而言,偏向民主社會主義或社會民主主義。北歐自稱「合作國家」,重視集體利益協商過程的對話。台灣政府的口號較多,完成可負擔房屋政策(Affordable Housing)的措施過於破碎,專注於利用稅務抑制炒房,提高公共出租宅之供給,補助中低層家戶租屋,整體而言,是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和社會民主(Social Democratic)並存的經濟政策。
目前的盲點在產業轉型延滯,證券市場自由化不足,外資長期投資台灣的項目不夠,世界各地台商資金回流後無處可去,本地房地產金融利率低於美國。央行、經濟部、財政部、內政部已盡力維穩,但根本性的經濟結構問題,近20年來只有小英作了一些,引進各產業以及各技術等級的外勞,至關重要。
勞動力充足之後,本國用水及用電問題要解決。應該鼓勵囤房者出租造福社會大眾,其最有效的方法是加重及延長房地合一「炒房稅」,蘇院長邁出正確的第一步。然而,房屋仍然是一項商品,也是民生必須品。要大量提供北北桃竹、台中、台南及高雄的出租社宅,就業機會要由雙北轉出,租屋需求便會下降,雙北市的房價便可維穩。
台灣的平均薪資要加快超越南韓及新加坡,台灣的平均房價要加快低於日本的關西地區,如此,台灣整體的可負擔房屋政策才能落實。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