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春秋

【G7領袖峰會】歐美關係生變?《彭博》:G7對中國立場分歧「歐洲更重視經濟利益」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13日正式落幕,各方於會後發表共同聲明,促請中國尊重人權及基本自由,並點名提到香港、新疆和台海局勢,展現民主陣營的團結。然而,雖然美國總統拜登希望重建聯盟,並表明美國回來了,但《彭博》報導指,從峰會期間和會後各方發言互動,均顯示各國在對中國立場等議題上仍然存在分歧。

 

該報導指出,本次是經歷前美國總統川普時代後的首次G7峰會,並發表會後公報,這被認為在川普時代是難以發生。儘管已較之前融洽團結,但各國領袖之間仍然存在分歧。以英國脫歐為例,英國首相強生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就北愛爾蘭議題針鋒相對,令兩者關係出現波瀾。

 

該報導續指,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峰會閉幕後受訪直言,一位新美國總統「並不意味著世界不再有問題」。歐洲將「會對我們不能接受的事上直言不諱」,也沒有忘記美英兩國在疫情最嚴重時期拒絕出口疫苗;但歐盟縱使接種疫苗進度緩慢,仍沒有阻止疫苗出口到英美兩國。

 

該報導提到,即使梅克爾9月不再代表基民盟參加大選,但她認為美國以外其他成員在決策重大事務上,應享有更平等地位。會議予人感覺是拜登即使受到歡迎,部份原因只是他並非川普,且即使是友好成員,也不會一下子恢復之前的「常態」,昔日美國主導決策和編排議程等事上已結束,而G7各國對中國的態度差異則是「微妙而明顯」。

 

該報導引述一名G7官員表示,歐洲尤其是義大利和德國,認為被美國推向反中論述,這並不能準確反映他們與拜登的對話。而會後公報有關中國的內容,也未如美國所要求般強烈。雖然會後公報仍支持調查新型冠狀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的說法。不過,當談及包拾如何應對中國崛起的經濟實力等實質問題時,G7領導人仍然難以展示團結一致。

 

該報導引述一名美國官員堅稱中國議題未被淡化,儘管透過比較以往聲明顯示,在提及中國方面仍有猶豫。例如在官方版本中,美國努力指出在與義大利總理德拉吉的30分鐘談話有討論到中國,但其實甚至未提及中國。德拉吉則透露,對峰會的整體感覺是積極但很現實,而主題是「G7應對中國和其他專制國家採取什麼態度」。

 

該報導分析,歐洲更為重視經濟利益,而因疫情關係,中國經濟比預期更早地超越競爭對手美國。這解釋歐洲對於過於激烈地推動反中訊息的戒備。馬克宏是尋求中間立場的領導人,他在峰會熱情擁抱拜登,他的推特充斥著他與拜登的互動;但同時儘管他稱北京是「經濟對手」,卻強調法國希望找到與中國合作的方法,G7不應成為反中俱樂部。

 

本文轉載自新頭殼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