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中旬,新加坡媒體報導新加坡安全與情報局 (SID)首次對外公開招募人才,並且透過官方網站讓公眾了解該機構肩負的任務及如何加入該機構的資訊。
在新加坡媒體「亞洲新聞台」(CNA)的報導當中,新加坡國防部首次安排該機構在職人員,以化名的方式透過網絡通話方式受訪。
這是該機構自1966年成立以來第一次展現出對公眾開放該機構相關資訊。
新加坡安全與情報局的簡介
新加坡安全與情報局,或者說「保安與情報司」(Security and Intelligence Division)成立於1966年(為行文方便,本文統一稱為「安全與情報局」),隸屬於新加坡國防部,是新加坡的主要對外情報機構(內部安全工作則由內政部的「內部安全局」負責),相當於台灣的國安局;在維基百科關於該機構的簡介中,可以看到該機構不僅負責「謀略」(1970年代支持柬埔寨反共部隊抵抗越南),也負責檯面下的交涉,如1974年拉裕劫持人質事件跟極左翼國際恐怖份子談判、1960年代末期新加坡跟印尼改善關係的前置作業等等。
新加坡安全與情報局在成立之初雖然有英國情報部門的提攜跟幫助,但是除了英國方面之外,以色列情報局(Mossad) 以及德國聯邦情報局(BND)也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援及訓練。
隨著新加坡在自身的經濟實力、國際能見度不斷提高,安全與情報局的實力跟國際情報網也不斷擴大跟強化,正如筆者之前在〈香港皇家警察政治部簡史〉指出港英政治部之所以能在國際情報界有一席之地,在於善用香港作為情報界的情報交換所及中方的情報窗口,而新加坡作為東南亞金流及菁英網絡的樞紐所帶來的大量情報,同樣成為安全與情報局跟國際情報界同行進行「國際情報合作」(COLLINT:Collective intelligence)的最重要籌碼。
新加坡安全與情報局公開對外徵才的用意
根據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的報導,擔任該機構高級處長的麥可(化名)強調:
從地緣政治到恐怖主義,再到網絡安全和信息戰,安全與情報局不斷轉型和培養新能力以應對不同挑戰。當局也與其他政府機構探討氣候變化等較長遠課題。
未來甚至還可能出現其他趨勢和黑天鵝事件,所以我們也花時間研究一些潛在的領域。我們工作所涵蓋的範圍擴大了,因此不能單靠現有的人才,而是需要不同觀點的人。
從前述該機構高階官員的談話中,可以看到該機構已經將目光集中在非傳統安全威脅以及如何因應想定外的突發危機,展現出該機構未雨綢繆的用心,跟嘗試突破既定框架的眼界和企圖心。
正因為這樣的轉變,該機構不再局限過往集中招募菁英大學的人文科學或科技系的應屆畢業生的作法,而是嘗試吸引並招募更多的中途轉業人士,特別是更多不同領域的人才,像是律師、銀行家和經濟分析師之類的職業人士加入該機構服務,該機構著眼於這些財經界人士的經驗能夠幫助該機構更全面的分析未來的挑戰,特別是新加坡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角色,對於國際政經局勢的敏感度跟注意力自然是較一般國家更為積極。
新加坡安全與情報局的官方網站如何推進公開對外徵才
在新加坡安全與情報局公開對外徵才的作為中,值得注意的還有該機構官方網站對於有志加入該機構的人士所提供的資訊。
該機構官方網站在略去機敏資訊的前提之下,儘可能的公開介紹該機構的工作性質以及答覆有志加入者的疑問。
例如該機構官方網站針對該機構的情戰、情研、資訊技師、情報行政以及國際情報合作聯絡事務的情報工作性質作出簡單扼要的說明,讓有志加入者了解自己所適合的方向。
此外,在該機構官方網站的「常見問答集」針對有志加入者經常問的問題給予統整而詳盡而明確的答覆。
新加坡安全與情報局之所以在官方網站上如此公開,跟筆者之前在〈情報機關如何吸引人才:日本情報機關招募手冊的啟示〉所指出日本情報機構的用意是一樣的,是為了消除有志加入者的疑慮:
「『情報工作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神祕,只要你做好準備,精進自身的能力,你也有機會做得到。』打破情報工作的隔閡感,讓更多人不會因為情報工作的神秘感跟風險而為之卻步。」
反觀台灣的國安局
從前述新加坡安全與情報局的對外徵才方式,可以感受到該機構打破跟公眾隔閡跟招募多元人才的企圖心,那麼反觀台灣的同類機構國安局又是如何呢?
遺憾的是今日的國安局仍然不脫筆者在〈這樣的徵才文宣 國安局想找到什麼樣的情報人才〉所指出的「單調、呆板的官樣文章和教條式的類軍中口號。」甚至在公開徵才的動作上遮遮掩掩反而被網友嘲諷「讓人以為是因為愚人節,政府機關在搞笑。」
即使是在國安局的官方網站,仍然是單調、呆板,對於有志加入者而言其實無太多參考價值,跟前述新加坡安全與情報局的官方網站相較高下立判;諷刺的是2008年網友在PTT論壇對於國安局官方網站以及當時採用貓頭鷹的局徽大加嘲諷,認為官方網站水準乏善可陳,時至今日,國安局官方網站仍然未有長足進步。
再者,國安局為軍系壟斷的現況之下,對於招募更多元的民間人才自然是有所影響,事業有所成的財經、科技界人士是否真能在國安局有容身甚至放手發揮的空間?實在讓人不無疑問;觀察家施威全過去指摘的國安局在軍系壟斷之下「劣幣逐良幣,財經科技能力集體弱智。」今時今日恐怕未有明顯改善。
倘若隸屬於新加坡國防部的安全與情報局在徵才及公眾對話上展現出與時俱進的靈活度,在台灣國安體制當中直接隸屬於更高層級的國安會而具有更多資源及權力的國安局為何如此僵化而不知與時俱進,無疑是令人深思的。
結語
新加坡的情報機構跟該國國防武力一樣,從早年創立之初的弱小力量逐漸成長為不可小覷的安全力量,跟該國勇於變革的作風是密不可分的,從新加坡安全與情報局的對外公開徵才即可見微知著,這無疑是給台灣情報界值得參考的他山之石。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