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蔡英文總統以民進黨黨主席之尊揮出「4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的明確而響亮口號;同時下令全黨總動員,號召國人:「公投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價值,也是深化民主的象徵。但是,絕對不是讓國民黨把公投當成政治鬥爭,阻礙國家發展。」緊隨著,民進黨受令的大小公職傾巢而出,全國類選戰的各地場子也跟著逐漸熱絡起來。
11月14日,民進黨舉行全國黨代表大會,主席蔡英文宣示:正面迎戰,是唯一的選擇;她說:「我們要用公投的結果,告訴全世界,台灣是值得信賴的夥伴。我們願意參與全球暖化的解方、我們願意尊重自由貿易的價值、我們願意為民主深化而努力」。蔡英文又說,「在公投的挑戰前,正面迎戰,是我們唯一的選擇,我們要正面捍衛自由的價值,正面捍衛執政的理念,以及正面捍衛國家發展的路線。」
於是,1218的4項公投立刻升級為總統層級的藍綠對決大戰場。
蔡英文號令:4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
該黨秘書長林錫耀在全代會現場拜託黨公職盡全力動員,把票催出來,他呼籲「各位在選舉要衝刺、要做的,通通要做!」、「掃街、站路口、打電話催票、發簡訊,拜託大家投票也要做!」也盼黨公職在社群網路、訊息群組全力動員。他希望全黨黨公職以「選戰規格」動員催票,他並強調,依法「公投投票當天可以動員」,大家務必請堅持到最後一刻。
至於民進黨2022年「6都提名機制」,據黨內人士多人表示,這是重中之重,但此刻各派系不同意見暫時休戰,全黨共識是團結拚4大公投不同意,再來談黨內提名,未來各派系如何達成共識,是下個階段的挑戰。多名黨內人士分別都表達了: 2022年地方選舉對民進黨來說,絕對是一場不好打的仗。而提名機制必須充分考慮要能確定先安內,才能全力面對國民黨的強力挑戰。
據了解,小英總統為了14日的全代會能順利舉行,於上週中常會前,特地安排強烈反對徵召辦法的正國會派系的中常委陳茂松私下進行深聊,除了好言勸導並說明黨內團結的必要性。
游盈隆強抨擊黨主席對6都市長笑納提名權
因此在這次全代會中果然順利通過攸關布局的「2022年直轄市與縣市長提名特別條例」,6都市長由黨主席依徵召辦法提名,再經中執會通過後徵召;至於執政任期將屆滿的基隆市、新竹市、屏東縣,則將辦理初選。
民進黨此舉,被視為親綠學者的游盈隆即以德國希特勒終結威瑪共和為比喻,痛批「這是黨內民主的早夭」。
游盈隆於14日當天,他的臉書慷慨寫下〈在民進黨新巨靈現象的浮現,意味著什麼?〉,文末怒斥:
蔡英文昨天笑納或笑奪黨的提名權,此舉必然會有嚴重的後果,目前黨內雖鴉雀無聲,一旦提名確定後,一翻兩瞪眼,很可能造成黨的分裂,嚴重的程度恐怕不是她能想像的,也不會是她想要的!
隔日,游教授再發文痛批蔡英文〈當蔡英文黨政軍大權一把抓之時〉。他寫道:
當然,當一個大權一把抓的總統兼黨主席,蔡英文可以號令全黨,眾綠林好漢誰敢不從?可以睥睨自豪,笑傲島內,毫無顧忌的享受權力的滋味。但權力與責任是相對的,當盡情享受權力的時候,不要忘記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至理名言。
游盈隆的政治立場和身分被劃歸為綠營大佬應無可疑殆,而他此刻心情上的怒不可遏,也絕對可以理解。但,徵諸現實,游盈隆近年來其實已經跟民進黨權力核心漸行漸遠了。
民進黨組黨原圖本來就抄自國民黨的剛性政黨組織
回到歷史,民進黨從組黨的原形就是個剛性政黨,而且該政黨的整個組織體系,都抄襲自國民黨的黨章而制定。說穿了,其原始架構本來就是列寧政黨的雛形,而且組黨之初還是派系共治的原始設計。所以黨內派系爭奪發言權自始即備,延續至今,各家派系勢力有起有落,權力遞嬗也有增有減,但始終不曾歇止。由於各派系的內鬥往往極其慘烈,也因此總被外界誤以為這就叫做「黨內民主」!
可是,派系內鬥一旦分出勝負,這個抄來的本土剛性政黨內的派系,不管輸或贏也就會乖乖地自動歸隊到民進黨旗下,憑你再叱吒風雲,甚或是智商高於157以上的政治高人,誰要想脫隊自立成個體戶或另組政黨,一定會灰頭土臉,一蹶不振,迄今為止屢試不爽,無一例外。原因無他,民進黨死忠的基層群眾(未必是黨員)是堅定團結的,決不會縱容輕饒對黨的背叛者。
所以,只要黨的死忠群眾不分裂,這個黨就不可能分裂。
這道理,也可以反推到國民黨這外來剛性政黨身上。韓國瑜即使再怎麼草包,或即使渣到無以復加,票一開出來,他還是會拿到552萬多票。
民主政治下的政黨本來就只能扮演選舉機器
換個觀點,從民主政治的角度切入來談,如果我們願意認定政黨本來就是選舉機器,則政黨的最高使命當然就是在每一場選戰中「如何勝選」。也因此,如何在每一場選戰中找到並推出「最強或最能夠勝選」的提名人,才是這部選舉機器至高無上的唯一思維與責任。
設若,透過黨內初選可以確認找到並推出「最強或最具勝選資格」的提名人,自然應該進行初選。可是,回看2018年的黨內初選結果,答案很清楚,黨內初選只會造成無可彌平的廝殺裂痕,也嚴重衝擊了接下來的選戰結果:「慘敗」。
接著,敗選黨主席率同一干黨工們援例鞠躬下台。試想,這樣的黨內民主有何意義?這樣的形式民主是政黨機器應該義無反顧堅持的嗎?
退一萬步說,如果,在野的國民黨能被我們接受是個「忠誠的反對黨」,則無論哪個黨贏得選舉,都會基於台灣主權和最高利益,而捍衛我們國家的民主與自由和人權的生活方式,則我們其實無須操這份心去過問民進黨內的黨務選擇或決議。
但明擺著,國民黨已經完全走鐘,一個馬英九總統的「碰到共產黨就把國旗收起來」,已經讓我們驚疑萬端並掀起一場壯觀的太陽花全民運動,之後又再來一個只會「唱夜襲」的總統候選人韓國瑜,更讓我們膽顫危殆,激出史上最高投票率!如此以觀,誰敢逆料下一次選舉,國民黨究竟還會推出哪一位讓人一見就頭暈目眩的奇葩怪咖?
說真心話,基於承襲自舊體制的現實,民進黨在內政上的許多施政確實讓人很不敢恭維!可是至少在國家主權維護上是讓人放心的,而且正逢國際環境的巨大變化,台灣在外交及經濟上著實也都有所得利和斬獲。
陳時中領導的防疫成果贏得普遍人民好感
設想,如果這2年的疫情政策換成是由國民黨執政操盤,你認為也照樣能有今天台灣的防疫成效嗎?
走筆至此,就不免要提一下武漢肺炎疫情侵襲下的這2年來,陳時中領導的疫情防治指揮中心(CECC)整個班底齊心協力下,從防疫措施到資源調度,從政策決斷到臨場指揮,在在都能劍及履及,終能為台灣守住了健康。
如果不是桃園在5月間爆發諾富特感染事件,台灣或許早就完全恢復正常生活了。而諾富特事件,從管理權責來看,事實上是地方政府的責任,但當時陳時中卻緊咬牙關一肩承擔了下來,並且在最短期間內將疫情慢慢控制下來,其專業和執行力當然是無庸置疑,更可貴的是讓人看到他領導風格的氣度與擔當。
回顧疫情之初,設立防疫指揮中心時,依照行政慣例,應該是行政院長出任總指揮,因為這個位子不只要協調各部會,還要溝通指揮地方防疫,甚至包括借用國軍人力的調度,以陳時中的資歷和位階,執行難度是很高的。然而,陳時中一路走來,不但能從容布局,而且每天在記者會上面對各界的質疑仍能應答如流,帶給國人無限的安心,其個人政治聲望也因此暴漲。
2020年8月,陳其邁南下參選之後,坊間曾一度盛傳陳已被認為是行政院副院長的熱門人選,但終歸是耳語而已。嗣後,又不斷出現在台北市長、桃園市長的可能參選名單中。這類議題之所以會成為國人茶餘飯後閒談熱議,乃因為陳時中的諸多表現已經展現了個人魅力和領導統御的能力,讓國人對他有更多的期待。
榮譽既至、謗亦隨之,陳時中如履薄冰的防疫日子
俗云「榮譽既至,謗亦隨之」,近來連續出現針對陳時中的負面新聞事件,雖有微具困擾,但見陳時中均能坦然面對。畢竟防疫團隊乃是倚恃強大專業能力才能累積出來的深厚人望,怎可能一穿就毀了!
惟,仔細觀察這些匪夷所思的幾個事件之爆發過程,被刻意操弄的痕跡委實十分明顯,從獲益者即是出手者的公式循線判斷,各界都普遍認為是綠營派系鬥爭的結果。
那麼,究竟陳時中是擋了誰的路呢?
這大抵可以用最近另一個瘋傳的網路資訊來剖解:立院此一會期結束後,蘇貞昌即將功成身退,內閣也勢將全面改組。這是民進黨2022最重要的一次戰略布局,可以說是戰鬥內閣的組成。而在傳聞的資訊中,呼聲最高的閣揆人選,赫然就是防疫總指揮陳時中,原本被看好的桃園市長鄭文燦已經被抹消除名。假如陳時中能挾著防疫高度聲望奉命組閣,再由精幹踏實的王必勝順勢接掌衛福部,以他們2年來的合作經驗,勢必可以無縫接軌,穩住最重要的一環,則民進黨的新組內閣也就至少穩了一半。若再加上國際情勢的改變,外交與經濟發展也因此受惠,2022年民進黨中央的政績應該不會差,地方大選自然樂觀。準此以觀,如此的佈局應該是對民進黨非常有利。
同樣的,若能以陳時中所已累積的聲望,獲得徵召去參選台北市或桃園市當然也是一步活棋,但顯然對整體戰略的優勢遠遠不如出任閣揆。
那麼,這樣一招好棋,究竟是誰急著想來瞎攪破壞呢?
無非是不願陳時中出任行政院長,或是某些高喊要阿中部長被徵召到台北、桃園參選市長的有心人們吧!
從我個人的觀察,我也認為民進黨這波內閣改組已勢在必行,畢竟蘇貞昌已經擔任閣揆將近3年,換人組閣對促進民進黨的新舊交替有很大的意義,而陳時中既已展現他對團隊的領導能力和個人魅力,以他非典型政治人物的形象,還能為民進黨加分,吸引年輕族群和中間選民的支持。
常理來論,地方選舉的勝敗關鍵是中央要把執政做到位,諸侯人選則要尊重當地的民意,政治明星空降容易誤判情勢,反倒把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政治新星給玩壞了,這一點是手握6都提名大權的小英主席,和選戰幕僚們勢必應該要審慎考慮清楚的。
本文轉載自風傳媒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