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春秋

【一個律師的筆記本】李安、金馬、與臺灣

註:封面圖片取自金馬影展TGHFF臉書專頁。攝影/李思敬JimmyLee

昨(27)天,即將卸任金馬執委會主席的李安,說了一句聽來意味深長的話:「這四年經歷非常多事情,我也非常珍惜這個經驗。」。

 

我不是電影圈內人,無從得知李安過去這四年的風風雨雨。但就一個普通觀眾的角度而言,我認為,在過去這四年當中,金馬發生了一個非常重大的轉變,就是從原本側重於所謂「大中華圈」的電影交流,逐步轉型為一個面向國際、卻又更能反映臺灣視角與關懷的平臺。在我看來,這樣的轉變,對於臺灣電影、乃至於臺灣社會,都是正面的發展。

 

這並不是說,我主張金馬一定要由臺灣人關起門來自己玩(雖然那也未必是件壞事),而是說,金馬從過度追求所謂「大中華圈交流」的羈絆中解放,這樣對大家都好。

 

「交流」這回事,並不一定像表面上聽起來那麼美麗,有它的前提,也有它的代價,而且往往相當昂貴。倘若勉強承擔自己支付不了的代價,於人於己,都是有害無益。

 

有時候,如果你為了跟某些人「交流」,設法符合他們要求的條件,就會在自我審查當中失去自我,同時把其他人排斥在外。舉個例子,如果一定要「顧慮鄰國人民的感情」,像《時代革命》這樣的作品,大概就很難在金馬脫穎而出。

 

這樣的轉變,或許跟李安四年前接任主席時的原始設想不盡相同,甚至有可能不是他本來最樂見的結果,但無論如何,在他的任期內跨出了這一步。當風暴來襲的時候,在臺上撐住場面的人是他,他也沒有讓金馬在壓力下失去自己的原則。假如不是這樣一位有份量、有立場的人物,適逢其時在那個位子上,情況如何,殊未可知。

 

就此而言,我感謝李安在過去這四年間的貢獻。我認為,李安對於金馬、對於臺灣,立有大功。同時,也要謝謝其他許多與李安一起出力的人。

 


註:封面圖片取自金馬影展TGHFF臉書專頁。攝影/李思敬JimmyLee

 

本文轉載自一個律師的筆記本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

 

推薦閱讀:

【局外人】為何台灣退將跟退休外交官未積極倡議台日安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