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春秋

【專輯:從「歷史之刺」到「民主之盾」】施逸翔:文化部與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應積極配合推動中正廟轉型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在記者會中批評文化部與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在推動中正廟轉型的處理上顯得心不甘情不願。圖/陳文成基金會提供

編按:政治受難者團體聯合發起「從『歷史之刺』到『民主之盾』:我們對『中正紀念堂』轉型問題的聲明」連署,重申他們對中正紀念堂轉型的具體主張,並在12月21日上午由台灣大學教授周婉窈召主持記者會。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批評,文化部與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在推動中正廟轉型的處理上顯得心不甘情不願。


依據2017年所通過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第5條第1項規定「緬懷威權統治者之象徵,應予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之。」以及文化部也在2017年開始的兩階段審議式民主討論中正紀念堂如何轉型,我們終於在今年(2021年)9月,看到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所提出的「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反省威權歷史公園」方案,其中比較確定的是「大廳銅像應予移除」、「重構紀念敘事」​以及破除園區整體崇拜軸線。

 

對比民間團體《從「歷史之刺」到「民主之盾」》的聲明,不僅提到銅像移除,還訴求三軍儀隊對威權者的崇敬儀式,及兩蔣遺體的問題,基本上民間的訴求與促轉會的方向並未背道而馳。

 

但急切的是何時進行與如何進行?政府似乎還需要漫長的規劃與討論,中正廟這座受到「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假古蹟,究竟要等到何時才能真的轉型成反省威權的公園,令人擔憂。

 

對園區硬體的工作需要時間與經費,可以理解,但在中正廟軟體的轉型,也讓我們看到文化部與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在依法移除威權象徵的作法上,顯得心不甘情不願,比如官網的在中文的歷史沿革,確實已經有了「蔣中正總統作為威權時期的國家領導人,任內發生諸多白色恐怖、人權侵害的事件」,並記載了多項自由廣場上所舉辦的重要民主人權行動與事件:六四活動、野百合學生運動、反核大遊行、野草莓運動、西藏抗暴50週年晚會、共生音樂節、太陽花學生運動、婚姻平權彩虹活動、原住民族施放狼煙爭取自決活動、聲援香港的「反送中」週年活動等。

 

但我們卻看到官網英文版卻沒有同步中文的介紹,反而在「Introduction」中,仍然站在緬懷偉人的立場對外國人讚頌這個威權象徵中正廟與緬懷偉人:

After he passed away in 1975, people in Taiwan and certain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proposed to establish a memorial hall to express their respect for the leader.

 

再者,儘管看到文化部2017年就已經開始在討論中正廟的轉型、促轉會在今年推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的轉型方案,也是經過前期很長的討論,並非第一天才提出。

 

但我們看到由行政院核定的「多元文化交織·古蹟風華再現:中正紀念堂服務升級計畫110年修正版(院核定)1100514」,完全看不到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想要延續文化部與促轉會的討論,應該也從其施政計畫規劃如何在現有的權責與施政空間,自主進行轉型。

 

我們只有看到管理處只想要透過完全無涉政治色彩的觀光、文化、經濟效益,來淡化這個園區與銅像的威權象徵與侵害人權的歷史,作為其撰寫企劃書的主軸,完全就是與轉型正義的價值背道而馳,自然我們在這份計劃書對於園區的SWAT分析中的「威脅」項目,看到管理處記載著「 因為本古蹟保存具有政治議題操作空間,經常遭到異議人士刻意占據、破壞。 」的威脅,就一點都不意外了。

 

去除威權象徵並非只是促轉會的法定義務,文化部與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也應依法行政,應將官網中英文資訊一致化以符合轉型正義的精神,也應自主修改施政計畫,盡早著手如何改造中正廟成為一座名符其實的「反省威權歷史公園」。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

 

推薦閱讀:

【陳昭南專欄】警長、痞子、黑道●國民黨如何讓他們同框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