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鬼神不可知論者,但我喜歡鬼故事。靈異是一種巧妙的隱喻,透過幽冥的視角,有時反而更能清楚映照出人世的樣貌。鬼故事的實質,終究還是人故事。
近年的靈異文學當中,小野不由美的《營繕師異譚》(営繕かるかや怪異譚)是我特別喜歡的一部作品。作為《鬼談百景》與《殘穢》的作者,小野描繪靈異情境的功力毋庸置疑,《營繕師異譚》則又提升了一層,進一步刻劃人世的眾生相。
這個系列由分散的短篇所組成。每個故事的當事人,會因為環境中的某種靈異因素而發生困擾,主角隨後就會試著作點什麼。不過,主角並不是法師,而是以營造修繕為業。主角也不具備任何超自然力量,連陰陽眼都沒有。超渡?驅邪?主角沒有那麼多本領。何況,倘若真有幽靈,既然死了都不肯走,是有那麼容易「驅」嗎?
主角的作法大致如下:事出必有因,當事人之所以會遇到問題,應該是這個環境先前有發生一些事,執念不散,遂成靈異。已經發生的事無法改變,主角能做的,只是施工調整環境,比如改變一下房屋格局、動線配置,讓當事人的困擾得到緩解或隔絕,僅此而已。
這聽起來一點都不厲害,大多數案例的靈異現象也不會因此就被徹底解決。不過,在他介入施工之後,當事人的困擾通常能夠改善到「可以生活」的程度。
而且,他會盡量建議最便宜的施工方式。有時甚至連工程都沒做,只是基於常識檢查一下環境。舉例而言,在〈水之聲〉這個故事中,主角就發現問題緣由並不在於原本讓當事人心中有愧的往事,而是另外有人在房子裡藏了屍體。
可以說,這部作品的基本理念,就是人世間沒有所謂「徹底解決」這回事。過去發生的那些痛苦、缺憾、悔恨、怨念,就是已經發生了,還是會繼續留在人世,這不會改變。但也許,人們能夠改變一下生活環境的格局,找出跟它們共存的方式。
這不保證一定有效,受限於各種主客觀因素,而且需要當事人的配合。倘若當事人還是一直要跟那些幽冥縹緲的事物糾纏,那就是神仙難救。比如說,在〈芙蓉忌〉這個故事中,儘管主角已經設法隔離藝妓幽靈,但故事結尾強烈暗示,當事人最終很可能還是會受不了引誘,與藝妓共赴黃泉。
這是一個相當非典型的靈異故事主角,既無異能,也不強大,就只是個平凡無奇的工程人員。他不兜售貌似靈驗的解方,也不假裝自己有辦法藥到病除。
儘管如此,我喜歡這樣的人設。比起那種天花亂墜、法力無邊的「大師」,這位「營繕師」毋寧更接近在現實世界努力改善問題的人。
只是,我猜想,假如主角真的置身現實世界,恐怕有很高機率會飽受負評。很可能會有不少當事人抱怨他的處理方式太溫和、太簡單,幽靈也不見得會走,甚至嫌他的施工報價太貴,「只是修一下房子,又不是大師加持」,大概像這樣。
不過,如果主角啟動神棍模式、重新調整人設,把自己包裝成「XX師父」之類,用一些奇怪的儀式裝神弄鬼,再推出符咒、聖水等周邊商品,說服力多半就會大大提高。即使新模式之下的報價高出幾倍,那種原本會抱怨施工太貴的當事人,也還是會心悅誠服地掏錢。
人間世,就是這麼奇妙。
註:《營繕師異譚》臺灣譯本為獨步文化出版,首冊譯者為張筱森,第二冊譯者為王華懋。
本文轉載自一個律師的筆記本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