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博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近日表示在台灣開設代表處的決定收到中國施壓,但目前並無計畫取消,而中國最終可能會適得其反。
根據《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報導,藍斯博吉斯 7 日指出,儘管受到中國的施壓,中國也正在集結其他力量向其他國家施壓,但立陶宛政府將不會退縮。
藍斯博吉斯表示,中國的強硬策略可能會適得其反,「就像澳洲,這些國家會找到擺脫中國壓力的方法。」
根據雪梨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所( ACRI )報告指出,中國對澳洲一系列產品的進口禁令,對多數的澳洲出口商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因為自由市場能提供給出口商「風險緩解機制」,包括轉向其他國家銷售,或是轉為其他產品的原料等。
報告說,「澳洲近期的例子被視為其他國家,尤其是自由民主的國家警惕,說明曝險於中國的市場,為何據潛在危險。」
南華早報報導,在澳洲政府推動新冠肺炎起源的獨立調查後,北京便限制澳洲多樣產品進口。雙方也陷入 18 個月的外交衝突。
報告顯示,中國禁止澳洲產品進口對該國的出口商產生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也代表澳洲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貿易依賴並沒有像預測的那麼嚴重。
至今澳洲政府仍然拒絕對北京讓步,政府官員更表示「已經準備好接受經濟打擊以捍衛主權」。
藍斯柏吉斯表示,在面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壓力時,立陶宛可能成為「煤礦中的金斯雀」,他也強調,與中國之間的問題,要藉由外交途徑用「有尊嚴的方式」來解決。
本文轉載自新頭殼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六都春秋】臉書:https://goo.gl/hshq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