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民眾黨成立後,柯文哲不斷向藍營人士招手入黨,當時更營造「柯郭王」聯盟的態勢。近日柯文哲內部卻傳出路線之爭,對柯文哲的核心幕僚來說,尤其是偏綠的人士會擔憂近期的議題立場過於明顯,才會有「嫌不夠藍嗎?」的困惑。對柯而言,藍綠都是可以利用的跳板,他樂於兩派相互競逐的氣氛,符合其功利主義的性格。
文/吳瑟致
「白藍合作」是柯文哲擴大自己未來政治版圖的主要策略,其實這不是新聞,早在去年民眾黨成立後,柯文哲不斷向藍營人士招手入黨,當時更營造「柯郭王」聯盟的態勢,政治立場髮夾彎也是必然的結果。畢竟如何擴大聲量,甚至求取未來政治議價的空間,由「墨綠」轉「淡藍」正好可以吸引政治光譜處於中間偏藍的民眾,尤其是成為「討厭民進黨」的共主,這符合了柯文哲的最大利益,猶如「藍綠不分垃圾」都可以資源回收再利用,政治利益高於一切的價值取向,互蒙其利就是柯陣營目前的運作特性,也可將之稱為柯氏功利主義下的「槓桿哲學」。
與藍營合體同框 柯陣營內爆路線之爭
近日柯文哲內部卻傳出路線之爭,對於本周五(12/4)是否出席一場名為「銀光守護貼推廣體驗計畫」的記者會。會前,核心決策圈卻出現「力主出席」和「苦勸缺席」的兩派意見。會有這樣的爭議點,在於這場記者會的主辦方是「銀光未來創新協會」,而該協會的創辦人就是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柯文哲團隊內部對於柯朱二人同台有了歧見。主張可以合體的一方多是出身藍營背景的幕僚,認為可以藉此創造話題;相反的,認為不該出席的偏綠人士則擔憂日前才柯馬合體,若柯朱再合體勢必會被貼標籤,不過後者意見並不被柯接受。
柯文哲與朱立倫共同出席「銀光守護貼推廣體驗計畫」記者會。圖片來源:資料照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衝突其實並不意外。大家都很清楚柯文哲所籌組的市政團隊或是黨內成員大多是來自藍綠的拼裝車,各吹各的調本來就很正常,在各有盤算的決策過程中,「藍綠共治」勢必會有路線相左的矛盾;不過,值得觀察的是柯文哲在這樣左右意見不一情境下的態度為何?柯文哲最後親自拍板決定出席的動機完全凸顯他目前的政治邏輯。換言之,對柯而言,藍綠都是可以利用的跳板,他樂於兩派相互競逐的氣氛,一來符合功利主義的性格,從各方的理由當中尋求最適的解方,二來可以從中檢視幕僚的忠誠度與政治判斷,進而掌握身邊人的政治網絡關係,以及站在制高點來控制內部的競爭關係。
藍綠左右逢源 終將竹籃打水一場空
對柯文哲來說,民眾黨內沒有足以擔當大任的戰將,就連外傳他的台北市接班人黃珊珊仍難成氣候,現階段柯文哲頂多就是靠自己聯合外部來拉抬聲勢,尤以國民黨仍籠罩在低迷的氣勢當中,縱然積極鋪陳反對美豬進口、中天撤照等議題,但「雷聲大雨點小」正好給了柯文哲可以測水溫的機會,「在野大聯盟」是有操作的空間,畢竟對白藍雙邊來說「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是有一定程度的共識,對國民黨而言也可以從中獲得乾枯的活水。民眾黨投入議題的架設與研擬,再輸出轉由藍營來發難,這樣的模式在近期內已屢見不鮮。
只是對柯文哲的核心幕僚來說,尤其是偏綠的人士會擔憂近期的議題立場過於明顯,才會有「嫌不夠藍嗎?」的困惑。柯文哲對內採取「以藍制綠」或「以綠制藍」的運作手法,將可能內化成民眾黨內部的「藍綠之爭」,其中,部分黨員對「太后」垂簾聽政與肅反異己感到不滿,尤以黨內對是否參加國民黨的秋鬥早有歧見,從當時柯文哲的低調態度便可知悉。古云「世間有做宰相,樹置心腹,專害異己」,可以預見的未來,進入選戰模式時,矛盾勢必會白熱化,屆時選擇出走的一群人將會讓民眾黨的顏色更為清晰,走鋼索的左右逢源難以為繼。
台灣民眾黨高舉主席柯文哲標示參加秋鬥。圖片來源:資料照
政治的現實,小黨雖然可以進行議題性的合縱連橫,但如果政黨的價值模糊不清,只想蹭他人「同框」的機會主義遲早會被識破。利用人者淪為「被利用」,得到的絕對不是政黨影響力的擴大,而可能只是造勢者的側翼罷了。
在政治的遊戲裡,民眾黨如果要永續經營而不被架空淪為「殭屍黨」,那該思考的是問題應當就現況進行反省,為何無法像其它小黨在某些專門議題取得輿論的代表性?堂堂五席的國會聲量卻不如一席的台灣基進,政黨認同一直無法突破天花板,何以致之?
然而,柯文哲若無法參透其中原故,再多的沙盤推演都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若有任何指教,歡迎來稿)
*延伸閱讀
【吳瑟致觀點】網路正面聲量高於負面聲量 柯文哲起死回生?
【吳瑟致觀點】中天新聞台撤照確定 柯文哲還是愛蹭聲量鬼扯
【吳瑟致觀點】美政局變動之際 白藍連手製造恐慌風向實在不可取!
投稿去>>>>>>>>liuduchunchiu@gmail.com